第864章 连绵雨水
今年年初,一直到春夏,都没有发生过什么重要的事情。
除了欧洲,法国军队进入罗马,罗马共和国正式成立,除此以外,东方地区也相对地平静。
除了云南的战事稍有起伏之外,其他地方也相安无事,光复军继续自己的扩军活动,大规模的军队训练,在南岸比比皆是。
时不时地能听到沉重的火炮声。
可是将北边的官员们吓得个半死,许多探子都被派到了靠近江边的地方,他们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回事,亦或是,南方的军队想要大举进攻?
可探子们的消息让这些官员大吃一惊。
那就是光复军,暂时没有北伐的念头,而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练。
大量的大炮都被拉了出来进行试射,几乎每一个月都会有两三次军演,火药消耗也十分地巨大。
但光复军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一点不在意这些火药的损失,江面上满是船只,都是东海军战舰,他们运载着大量的货物在沿岸卸货。
甚至帮忙打击一下长江流域的贼寇,一下子整个长江流域清静了许多,就连这些水贼,也都被清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敢招惹光复军。
官员们知道这些消息。
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依旧紧张的不得了,明眼人看得出来,中联邦这是在蓄力。
很快消息从南方传到了北方。
大量的官员忐忑不安,甚至转移资产的速度也比以前加快了许多。
就连朝廷里面的大臣,也都不再看好朝廷,偷偷地将自己的小金库搬到中联邦。
当年满京能够统治中原,主要是依靠着明朝的带路党,所以就能轻易地拿下整个中华。
现在同样的事情也在清朝出现了。
可以说历代都不缺乏带路党。
这样的不安不断地在朝廷里面蔓延,许多官员都自身难保,嘉庆皇帝虽然被蒙在鼓里,但也能在奏章中窥视一二。
毕竟并非整个大清都是酒囊饭袋,还有一些有识之士,敢说实话之人,所以嘉庆皇帝也能了解一些南方的局势。
不久之后。
他就与几位军机大臣开始讨论着迁都的事情。
当然只是稍微的提了一下。
可是让这些军机大臣都吓破了胆子,个个军机大臣信誓旦旦,扬言会让大清永久太平,背地里也不断地唉声叹气。
很快京城又被震荡了一下。
百姓们纷纷逃离京城,连周围的巡抚总督,对于清朝,也起了一些异心,比如两江总督李世杰。
他都在准备自己的后路,也不打算跟着满清跑。
此时北方清军,虽然能够看出来大规模的人员调动,大量的粮草也不断地向南方聚集。
但所有人都知道,不少地方的八旗满兵,以及各地的精锐,也不断地往京城调动。
老练的官员们都看得出来,皇上这是在明守暗弃。
但北方如此巨大的调动。
依旧没有干扰到南方的中联邦。
对于光复军军队的招募工作。
那可是热火朝天,三十万兵员目标,不到一个月就满了,甚至不少百姓想要托关系进入。
能看到一些年迈的老人,拿着一篮子的鸡蛋到军队里,只为让自己的儿子塞进军队里面。
顿时就让军队的人难为情了。
没办法,光复军的待遇是出了名的,不少百姓都想进入军队里。
而这位老者并不是个例,还有许多人也是想要走后门,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军队。
不仅是为家族争光,争取名声,也是想进入军队里好吃好喝,再加上社会对于军人,好感日益增加。
特别是退休以后福利条件,还有退休金,有赡养费,这让所有的百姓羡慕不已。
所以光复军有了很大的兵源选择权,不得不设置标准,达标的人才进入军队。
不过,邓世安却发现,最近有一丝不对劲的状况。
“哪里来的不对劲?”张建兴疑惑地问道,“难道军队里出了内贼?”
“不,你没看到今年入春以来,雨水变多了吗?往日可不会这样的,最多也就是细雨,现在时不时却下起了暴雨,恐怕会有些水患。”
邓世安这几个月来一直在校场上观察天气。
不得不说相对无聊,没有了战事之后,他就是一个闲职,军队里琐碎的事情都会由军政部负责。
所以他来校场,不过是打发时间。
但打发的时候,稍微留意一下天气,就发现今年的雨水特别地多。
张建兴听到他的话也观察起了天空,只见一直都是处于乌云密布的状态,完全看不到晴天的到来。
“这确实需要提醒一下。”
张建兴点了一下头,随后他开始发军报到军部那。
此时可不止他一个,其他地方也有百姓官员发现了苗头,很快军部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信件。
大部分人都在警告,今年可能会出现大洪水。
郑轩也拿到了这些军报。
只要督促各地水务官员,加紧检查各地的水利情况,没有水利的,现在赶紧修建水利设施。
一时间整个南方地区手忙脚乱。
中联邦紧急拨出了800万白银用于检查,维修,建设各地的水利设施。
而各地的官员干部也纷纷地出动了,一时间连保卫团警员,还有少部分军队都出动,开始巡查各地的水利设施情况。
除了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四个地方水利设施条件较好以外,其他的地区不容乐观。
特别是广西云贵,这些地方原本是属于清军的范围,而官员们对于水利并不上心,许多多年久失修。
现在刚刚被光复军占领下来,大量的水利设施都来不及修整。
所以军部派大量的干部来到这些地方。
“我们要在两个月之内,把沟渠给弄好,若不然,等到雨季密布的夏季,后果不堪设想。”
一些干部看着老百姓们说道。
而这时老者们围了过来,“我已经让乡里的人都过来了,你尽管使唤即可,不用担待,这些都是年轻人,有的是力气。”
“就是!这要是洪灾来了,咱们大家都得遭殃。”
“用得上咱们的地方就用吧!”
这些老百姓都是自发组建的,政府只是出了一点钱粮,让这些老百姓们修建沟渠。
就连河道的疏通工作也由他们来做,顿时,从县到府,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百姓了,挑着担子,拿着锄头在河边凿凿挖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