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34页

      “三殿下……”
    这些都是礼部安排下来的人,专门负责布置祈安台的,谁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他们此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陛下会不会降罪,心中惶然不安。
    赵殊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往前走,便看到昔日巍峨的祈安台,此时已经是一片废墟。
    在来之前,赵殊本来还抱着幻想的。
    好好的祈安台怎么会倒了呢?
    他没看到,就不相信。
    如今真的看到了,真的成了一片废墟。
    他要继续往前走,被人拦住了。
    “三殿下,前面危险,地可能会下陷。”礼部的人道。
    赵殊却像完全没听到一般,挥开了那人,走到那一片废墟旁,然后蹲了下来。
    他看着这片废墟,脑袋乱糟糟的。
    后天就是他的册封大典啊,他离太子之位,就差一步。
    这种感觉,就像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从高处重重摔下,前几日的欢喜、期待,都变成了针,狠狠扎在心上。
    赵殊把给他打伞的下人推开,抬起头,任由雨落在他的脸上。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王贵妃处。
    “什么?祈安台塌了?”
    王贵妃只觉得血涌上大脑,直接晕了过去。
    梁妃那边也得到消息,是梁家连夜给她递的消息,可见梁家有多开心。
    梁妃拿着消息也开心坏了。
    紧闭的房间中,她一人坐在那里,无声地笑了起来。
    这是上天给了他们母子俩一条生路啊。
    转眼间,祈安台倒塌的事,便在整个京城传开了。
    “祈安台塌了?那太子册封典礼怎么办?”
    “祈安台怎么这个时候塌?明日就是册封太子的日子了吧,这时间也太巧合了。”
    “我怎么觉得这是不祥之兆,这是不是预示着,那位不配做太子啊?”
    “嘘,这样的话不可胡说,不然会有麻烦。”
    百姓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议论,但是心里都觉得这是天意,是上天不想让三殿下做太子。
    侯府。
    棠鲤正在看着书,敲门声便响起了。
    “进来。”
    进来的是十四,恭敬道:“夫人,祈安台倒塌和预示不详的消息已经在全京城散播开来了。”
    棠鲤点了点头。
    既然老天都在帮他们,让祈安台倒了,那她自然要帮着好好散播一下。
    帝皇很在意吉凶,发生了这般不详的事,宫中那位,此时不知是什么想法。
    皇宫。
    礼部尚书在门外等了大半日,战战兢兢的,汗都流了一箩筐,面前的殿门才打开。
    “朱尚书,陛下宣。”内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朱尚书连忙往里走,在走到内侍面前的时候,脚步顿了一下。
    “德顺公公,陛下……”朱尚书想问陛下心情如何。
    “朱尚书,陛下等着您呢。”德顺道。
    朱尚书只能硬着头皮,进了大殿。
    今日不是上朝日,周帝坐在龙椅上,神色有些困倦。
    “陛下。”朱尚书朝着周帝跪下。
    “何事?”周帝问道。
    “陛下,连日大雨,祈安台塌了。”朱尚书道。
    殿中的光线有些暗,周帝的脸半隐在黑暗中,看不清脸。
    周帝久久没有应声。
    许久后,他才道:“塌了啊。”
    “陛下……”朱尚书狂冒冷汗,“那太子的册封典礼,是否要换到崇安楼?明日恐怕来不及,陛下再让钦天监算个良辰吉日?”
    “暂且取消吧。”周帝道。
    取……取消?
    朱尚书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是,陛下。”
    “退下吧。”
    朱尚书退了下去。
    德顺走了进来:“陛下,您喝杯茶……”
    周帝喝了一杯茶,头还是一抽一抽的疼。
    其实,他早就知道祈安台倒塌的事,并且还知道京城到处都传着,这是不详的征兆。
    这般情况,若是还举行册封典礼,民心不稳。
    而且,发生这样的事,周帝心中自然有想法。
    莫非是上天注定,老三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他真的选错了?
    周帝又喝了一口茶,且看老三如何应对吧。
    ……
    睿王府。
    “殿下,陛下那边已经取消了册封大典,这该怎么办啊?”说话的是赵殊的舅舅,王敏才。
    王敏才急得双眼发红,
    眼看着就要册封了,结果发生了这样的事……
    这取消了,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这可是差点到手的太子之位啊。
    赵殊除了脸色有些发白外,神色倒是如常。
    这大半日的时间,他已经冷静下来了。
    越到这种时候,他越不能慌,越要冷静。
    “母妃那里有说什么吗?”赵殊问道。
    “贵妃……贵妃娘娘说陛下没有发怒,心情看着尚可。但是,尚可,为何要取消册封典礼?”王敏才想不通。
    “父皇还想给我一个机会。”赵殊道。
    “殿下的意思是……”王敏才有些疑惑。
    “如今,祈安台塌了,百姓传的都是不祥之兆,这般时候,自然不能册封。若是我能改变这一舆论风向,得到百姓的支持,便可有册封大典。”赵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