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47页

      皇帝沈崇起身后,看了一眼姜雪卿,“卿卿,随朕去御书房批阅奏折。”
    “是,父皇。”
    皇帝沈崇和姜雪卿走后——
    “退朝。”
    随着苏公公喊了一嗓子后,一挥拂尘,也跟在皇帝沈崇和皇太女的身后,一同回了御书房。
    这些大臣们,见皇帝沈崇走了之后,才敢议论纷纷。
    ----分割线——
    御书房。
    案桌上,叠放了一层又一层的折子,看起来堆了好些天了。
    皇帝沈崇坐在首位上,吩咐苏公公,“苏照安,在朕身旁布一张椅子,让皇太女坐在朕身边批阅折子。”
    ------------
    第两百九十章 即将变天,速回!
    “喳。”
    苏照安公公命年轻力壮的小豆子,搬来一张酸枝椅子,让人放在皇帝沈崇的身侧。
    小豆子很有眼里见地,用自己太监服的袖口,擦了擦椅子,才退在一旁。
    苏照安苏公公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亲自沏好一壶热茶,倒了两杯送到圣上和皇太女的面前。
    姜雪卿坐下后,拿起最上方的一本折子打开,仔细地阅读好,用毛笔圈出奏折的一些关键字眼,再递到皇帝沈崇面前,让他更方便看清。
    姜雪卿一连看了好几本折子,都发现了一个通病。
    那就是这些呈折子上来的官员,明明几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一件事,非要加上一大堆废话,最后才说出重点。
    圣上每日批阅的折子无数,光是看这些官员废话连篇的折子,就要浪费不少时间。
    每日圣上光批阅折子,就废不少心神,还要雨露均沾各宫嫔妃。
    怪不得历代皇帝都短命。
    姜雪卿一目十行,快速拿起毛笔把重点的字眼圈了出来。
    这会,苏公公从门外走了进来,“圣上,司马大人在外面求见。”
    “司马严?”
    皇帝沈崇拳头抵住唇角,咳嗽了几声后,才想起司马严受他诏令,回来也有好几日了。
    “正是司马严大人。”苏照安公公又道。
    姜雪卿提笔的手,微微一顿。
    皇帝沈崇放下毛笔,低垂眸子转动了一下,戴在拇指上的玉扳指。
    “让他进来吧。”皇帝沈崇淡淡地开口。
    “喳。”
    苏公公转身便走出御书房门口,去把人给请进来,“司马大人,圣上请您进去。”
    “有劳苏公公了。”司马严温和一笑。
    他撩起官袍,迈入御书房的门槛,走到案桌前,面对皇帝沈崇下跪,行了官礼,“臣参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停顿了片刻,司马严继续道,“参见皇太女殿下。”
    “平身吧。”皇帝沈崇大手一挥。
    “谢圣上。”司马严起身,抬起眸子。
    “这里没外人,跟往常一样,喊朕皇舅便是,对了,你母亲身体可有好些?”
    皇帝此话一处,姜雪卿眸子望了一眼司马严的方向。
    不曾想,司马严还有这么一层身份,姜雪卿暗自想到。
    “回皇舅,臣的母亲老毛病了,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多年来都用药物温养着身体。”
    司马严如实回答道。
    司马严的母亲,与皇帝沈崇乃是表姐弟的关系。
    皇帝沈崇年幼时,不受先帝的宠爱,被其他皇子欺负时,是司马严的母亲,在明里暗里多番照拂皇帝沈崇,他年幼时的日子才好过些。
    后来皇帝沈崇的母后,被封为继后,日子才好过些。
    可好景不长,皇帝沈崇的母后没受宠多久,先帝就被妖妃蛊惑,皇帝沈崇的母后被打入冷宫,而他也被关幽禁。
    也是司马严的母亲,给他偷偷命人送些吃的。
    皇帝沈崇一直没有忘记这份恩情。
    本来皇帝沈崇是想好好培养司马严的,外出派发的官员,本就没有司马严的名单,是他自己执意要出去历练一番。
    故而,皇帝沈崇,也让司马严放开手脚去做。
    皇帝沈崇也没有想到,司马严不靠家中的任何关系,也能在短时间内,一路晋升,凭借自己的能力,三年后,重回京城。
    皇帝沈崇看过司马严外出三年,所干出的业绩,让他回京任兵部尚书一职,也能堵住那些老顽固的嘴脸。
    而且,皇帝沈崇也有一个私心。
    不久后他就会离去,卿卿登基后,左有时野,右有司马严辅助,外有皇商肖思御的银两供给,他也能安心的离开了。
    “司马大人,好久不见。”
    姜雪卿落落大方的,当着皇帝沈崇的面,丝毫不避讳,与司马严打了声招呼.
    “好久不见,姜..殿下。”
    司马严脱口而出,差点就喊了一声,“姜姑娘”。
    幸好赶紧换了一个称呼。
    皇帝沈崇先是看了看女儿姜雪卿后,继而把目光投落在司马严身上。
    他带了三分打量的语气,缓缓开口道,“你们二人之前认识?”
    “回父皇,儿臣在临县开设分号铺子时,曾结识刚来临县赴任的司马大人,铺子多番受到司马大人的照拂。”
    姜雪卿很快就把二人,如何相识的事情,直接挑重点,跟皇帝沈崇道。
    皇帝沈崇闻言,点了点头,“没想到你表兄妹二人,竟有这般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