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2页

      凤无忧背手负立,笑而不语。
    对阵君拂这等无脑之辈,她根本不需出言为自己开脱,君拂她自个儿都难以自圆其说。
    这不,傅夜沉旋即命人抬上昨儿个在栾钦殿前的枯井中打捞出的尸首。
    他笃定地说道,“井中尸首,绝对不可能是君拂郡主的贴身侍婢。光从体型上看,死者应当是年近半百,身材臃肿的中年妇孺。而君拂郡主的贴身侍婢未满十五岁,即便是在井水中浸泡数日,也不可能这般臃肿。更何况,栾钦殿前那口枯井,早已干涸。”
    君拂筛糠般摇着头,惊愕不已,“不可能!本郡主亲眼目睹荣翠坠井。井里只有一具尸首,除了荣翠,还能有谁?莫不是凤无忧事先转移了荣翠的尸首?”
    “传荣翠。”
    君墨染薄唇轻启,声色冰冷似霜。
    时至今日,君拂依旧死性不改。
    君家对他有恩,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毫无底线地纵容君拂胡作非为。
    “王兄,你说什么?”
    君拂妙目圆瞪,她双唇微微打颤,只当是君墨染为了替凤无忧洗脱罪名,胡乱找了一位宫婢顶替荣翠。
    直到荣翠被二位衙役搀扶着跨入大堂,君拂才知,原来她当真没死!
    第366章 当凌迟处死(2更)
    “怎么可能?我明明亲眼看你服下鸩毒……”
    君拂惊恐万分,她瞅着荣翠淬毒的眼神,像是被钉在了宝座上,吓得双腿发软,动弹不得。
    赫连太后看得一头雾水,由着宗盛为她按着突突作痛的脑壳儿,沉声询问道,“堂下何人?”
    “回太后,奴婢是君拂郡主的贴身婢女荣翠。”
    荣翠跪地,规规矩矩地答着。
    “哦?”
    赫连太后面露疑惑,锐利的眼神再度落在惊惶未定的君拂身上。
    君拂双手紧紧绞在一起,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何冤屈,如实说来。”即墨胤仁面露喜色,既然荣翠没死,那么凤无忧行凶杀人的传闻便能不攻自破。
    荣翠低首敛眉,怯生生道,“不日前,云秦太子溜入摄政王府芳华阁时,曾要求君拂郡主暗害凤小将军。当时,奴婢并未放在心上,毕竟,主子们的事情奴婢也不敢干涉。不曾想,昨日一早,君拂郡主竟在赏给奴婢的茶水中添了过量鸩毒。”
    即墨胤仁急声询问着荣翠,“此言当真?”
    荣翠重重地点着头,豆大的泪珠簌簌滑下,“王嬷嬷得知郡主为嫁祸凤小将军不惜牺牲奴婢,大义凛然地划花自己的面容,并替奴婢饮下掺有鸩毒的茶水,投井而亡。”
    “王嬷嬷?”
    君拂怎么也没想到,衙役们抬上来的这具面目全非的女尸,竟是王嬷嬷!
    王嬷嬷将她视为己出,尽心尽力地守护了她十七载。
    没想到,竟落得个曝尸枯井的凄惨下场。
    她双膝跪地,死死地盯着王嬷嬷的尸首,滚烫的泪珠夺眶而出。
    赫连太后烦闷不已,她没料到君拂竟愚蠢至斯,连稀松平常的栽赃嫁祸都做不好。
    “君拂,你可认罪?”
    “太后明鉴!君拂身怀六甲,一心向善,断不敢害人性命。这一切,定是荣翠事先与凤无忧串通好了的!”
    凤无忧冷声道,“郡主,烦请您说话前先过过脑子。一会儿声称亲眼目睹本将军残杀荣翠的全过程,一会儿又一口咬定本将军同荣翠暗中勾结。前后说辞自相矛盾,又怎能让众人信服?”
    君拂正绞尽脑汁地寻思着辩驳说辞之时,大堂外忽然传来衙役洪亮的通报声。
    不多时,慕洛言便被衙役带上了大堂。
    她面容坚毅,信誓旦旦言之,“太后娘娘,臣女有事要报。”
    群儒宴上的惊鸿一舞,使得慕洛言声名大噪,一跃成为东临第一美人。
    这会子,众人纷纷好奇地看向慕洛言。
    赫连太后对慕洛言的印象不错,缓声道,“说。”
    慕洛言微微颔首,旋即偏转过身子,她一手指着君拂,言之凿凿,“前日群儒宴上,臣女不慎被茶水弄脏了衣裙,旋即便被宫中嬷嬷带往偏殿更换衣物。不成想,竟撞见君拂郡主同云秦太子在偏殿中私语。臣女正打算回避一二,恰巧听闻君拂郡主扬言欲手刃贴身侍婢,并以此栽赃嫁祸给凤小将军。”
    “此言当真?”
    赫连太后眉梢一挑,倘若慕洛言所言非虚,君拂极有可能被安上通敌陷害朝中忠良的罪名。
    君拂的死活和她并无关系。
    只是,赫连太后深知云秦国力强盛,无论如何,她也不愿得罪云非白这个硬茬。
    “禀太后。臣以项上人头保证,小女所言句句属实。”
    慕大学士本不愿卷入这场纷争之中,只是他膝下仅有慕洛言一女,自然格外上心。
    外人说她一个不好,等同于要了他的命。
    君拂语噎,紧咬着下唇,一双杏眸死死地盯着面容坦荡的慕洛言。
    她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和慕洛言无冤无仇,慕洛言为何非要趟这趟浑水。
    赫连太后神色阴郁,凤无忧大闹坤宁宫已然得罪了她,她断不会如此轻易地放过凤无忧。
    沉吟片刻之后,赫连太后将君拂的罪责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地说道,“鉴于君拂身怀有孕,刑罚就免了。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