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38页

      娜雅小姑娘是游牧在西北附近一个小部落的族长的女儿,她见过林三,知道林三是西北的将军,她知道如果自己救了林三回去,被突厥人发现的话,会连累整个部落的人,可她还是忍不住。
    因为从第一次远远的见到那个英俊的少年将军,小姑娘的心里便住了一个人,她无法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男子就这样伤重而亡,小姑娘便将林三偷偷的带回了自己的帐篷,给他包扎伤口。
    她本来是想偷偷藏着林三的,可小部落的族长也很精明,他很快就发现了林三,他当时便想杀了林三,因为他们部落太小了,得罪不起突厥人,但小姑娘用自己的命威胁,族长只有娜雅这么一个女儿,便只好答应了。
    本来是想着等林三醒来之后便将他赶走,可林三却失忆了。
    族长看出女儿对林三的爱慕,再加上当时林国公战死,林世子重伤,林二爷战死,林家这是倒了,让林三回去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不如就留在自己部落里,和女儿在一起,起码女儿快活不是?
    于是族长便决定迁移,反正他们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只不过以往比较少在寒冬腊月的时候迁移而已,但族长发话了,那就走。
    林三不知道,当时又受伤了,便这样被带走了。
    等到林三彻底的好起来之后,族长便让林三跟娜雅成亲。
    一开始林三不愿意。
    他总觉得自己有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留在这里,也不应该娶娜雅,要不然会后悔的。
    他想走。
    可是族长不让他走,他便想偷偷的走,娜雅知道后很难过,但还是决定送他走,结果半路遇到了狼群,娜雅为了救他受了伤,差点儿没了命,这下子两次救命之恩不能不报吧?
    林三便跟娜雅成亲了,而后没多久便生了个儿子。
    林三慢慢的安顿了下来,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陶氏找了来。
    陶氏见到林三便忍不住抱着他哭。
    林三看着陶氏手足无措,理智告诉他应该推开,可心里却一阵又一阵酸涩,叫他怎么都下不了手。
    等他从陶氏嘴里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和陶氏的关系后,他都惊呆了。
    其实更加惊呆的是陶氏。
    她千辛万苦寻找了几年的丈夫,身边有了别的妻子,还有了他心心念念的儿子。
    陶氏瞬间崩溃了。
    可就算是这样,也还是要回去。
    于是陶氏便带着林三和娜雅一家三口回去了。
    事情传到林晚耳朵里,林晚都无语了。
    这不是电视里最常演的剧情吗?
    将军战场失踪,家里的妻子苦苦等候,将军却失忆在外面娶了别人。
    最后的结果无外乎是原配依旧是原配,外面娶的成了妾。
    可这样的结局除了男人圆满之外,女人们谁都是遗憾。
    林晚也不能指责娜雅趁人之危,毕竟如果不是因为娜雅对林三有爱慕之情,当初也不可能冒险救人,那林三就真死了。
    对于陶氏来说,或许死了更好,可对于林晚和林世子等血脉亲人来说,当然还是人活着最重要。
    林三原本是记不起任何记忆的,但是回京之前陶氏带他去拜祭了林国公,他便将所有的事情给记起了。
    得知林晚收复西北,大败突厥,造反成功登基为帝种种,林三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看着一身龙袍的林晚,林三才真正的确定,自家这个妹妹是真的成了皇帝了。
    不过林晚再是皇帝,兄妹依旧是兄妹,血脉亲情是割不断的。
    一家子团聚,除了哭似乎还是哭。
    叙过别离之后,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
    林晚特意将陶氏叫到宫里问:“三嫂,你有什么打算?”
    陶氏比之前见到又消瘦了几分,神情麻木,“我还能有什么打算?”
    总不能把娜雅赶走吧?
    娜雅怎么说也是丈夫的救命恩人,还给丈夫生了儿子,她就算是想把人赶走,林三不会同意,林世子不会同意,林晚也不会同意。
    陶氏想到这里,心里更是悲苦。
    林晚上前抱抱她:“三嫂如果觉得难过就哭吧。没事的。”
    陶氏哇的一声就哭了。
    她是真委屈啊。
    她跟林三并非没有感情,他们当初感情也很好的,也是如胶如漆的恩爱夫妻,可不过是一场战事,分离几年,便已经物是人非了。
    如今哪怕是林三回到她身边,他们也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
    林三放不下娜雅,她也不会忘记娜雅。
    娜雅和那个孩子就成了扎在她心上的一根刺。
    拔不出来,咽不下去。
    那种意难平,能将人逼疯。
    林晚等陶氏哭过了,冷静了,才拉着她的手推心置腹的说话:“三嫂,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但是既然遇到了,躲避也不是办法,我们最终还是要面对,要去解决它。”
    “现在这个事情,解决的关键在于你。”
    “娜雅跟我三哥木已成舟,除非娜雅自己愿意离开,否则我们不能干预拆散他们。”
    “所以关键是你。”
    “如果你想继续跟我三哥在一起,正妻是你的,这个我可以保证,但是以后你会不会过得幸福,我不能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