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30节

      但这两人看着真不像。自己还是小孩呢,都有这么大的孩子了?
    周秋萍走过去,笑着问道:“怎么了?”
    服务员赶紧解释:“他们带了孩子过来,想孩子免单。”
    为了招揽顾客,他们自助餐厅定了规则,两位成年人可以带一位身高在1米2以下的小孩用餐。而学生可以凭借学生证用餐打8折。
    所以,应该是有人在钻空子,居然想要同时享用两种优惠。
    周秋萍笑了,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请进吧,祝您用餐愉快!”
    服务员有点着急,等到客人们都进去之后,才小声表达自己的不满:“周经理,这不是他们家小孩,是后面一对夫妻的。他们带了两个小孩,你看两个小孩长得多像啊。他们就是不想给小孩买票。”
    一张儿童餐票也要5块钱呢,他们舍不得掏这钱。
    周秋萍笑了笑:“你也没办法证明这件事啊。没关系的,让客人占点便宜,他们心里舒服。下次还会再来,就算少挣点钱,也能留住客源。以后不用纠结,只要两个大人付了钱,带一个小孩过来就免费。我们也调查不了人家之间的关系。还有身高测量,大差不差就行了,只要不超过1米3,不用跟人吵。”
    服务员点头:“好的,我知道了。”
    可她还是担忧:“那咱们不是亏大了吗?半大的小子吃穷了老子。”
    周秋萍笑着示意她看:“你数数,今天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你再判断一下,来吃饭的都是什么人?”
    服务员眨巴了两下眼睛,然后一个个地点人头:工人,知识分子,大学生?小孩子好像真不多。
    周秋萍笑道:“大部分都是一对对的时髦男女。”
    服务员恍然大悟,好像还真是这样哎。
    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江畔人家》里关于他们自助餐厅的剧情就是俊男靓女在这里初次约会?好像有可能。大家赶时髦,肯定是有样学样。
    周秋萍但笑不语。
    其实这就是她对自助餐厅的定位。说是天下一家,好像鼓励人们过来把所有的美食都品尝一遍。但考虑到现在大家普遍收入水平,餐厅真正的受众绝对不是大胃王,而是追求时髦的人士。
    他们有钱,讲究生活品质,愿意追逐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胃口普遍有限,不至于吃垮了餐厅。
    这家自助餐厅,她装修的时候就参考了义利快餐厅以及西餐厅的的风格,往温馨浪漫的方向靠,吸引的就是三五成群过来聚餐的小资群体以及情侣。
    这些客人享受的是品味,是餐厅氛围,而不是真正落足在吃上。
    15块钱一个人,两个大人才能带一个孩子免单。也就是说要么一个大人带一个孩子掏20块,要么干脆30块,才能实现让孩子吃自助餐的目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负担太重了。人结婚有孩子之后,开销就要比单身的时候大许多,花钱自然要小心些。
    而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人士,尤其是在谈朋友时候,他们就额外大方,乐意掏这个钱来彰显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品位。
    大酒店用外汇券以及高昂的住宿费来挑选他们的自助餐顾客。往来于羊城和深圳之间的火车,则是依靠现在火车乘客的隐形门槛来选择他们的受众。她开自助餐厅,当然也有自己更欢迎的客人。
    做买卖吗,谁不想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周秋萍转回取餐台,给两个小丫头拿鸡蛋布丁。她俩可喜欢这个了。
    经过角落的桌子时,她听到隔板对面的声音:“同志,不好意思啊,麻烦你们了。”
    “没事没事。”那对大学生兴高采烈的,“没关系啦,谢谢你帮我们拿羊肉串啊。”
    羊肉串是现烤的,要排队才能领取。
    周秋萍看着一对年过三旬的夫妻带着两个孩子找到位置坐下来,忍不住笑了。
    好吧,被占便宜就被占便宜吧。
    一家四口花30块钱吃顿饭,已经够贵了,舍不得再掏5块钱,很正常。
    她放下鸡蛋布丁,招呼男领班跟她一块去放鞭炮。
    今天,他们自助餐厅正式开业了。
    作者有话说:
    理讨,这文改名叫《重生杀四方[八零]》怎么样?作为一个起名废星人,我真的已经尽力了。写文就像养娃,想彻底佛系,又真的很难,只能各种折腾了。
    第210章 也不是不能卖
    自助餐厅算走上正轨了, 磁带事业却才刚刚开启。
    她才在餐厅里忙了一天,晚上回去就接到胡经理的电话,通知她明天直接去会议室开会。
    校园原创歌手大赛已经尘埃落定, 歌曲也分配的差不多了, 现在进入紧锣密鼓的录歌流程,然后印封面, 包装完毕, 争取在7月份暑假开始的时候投入市场。
    这些事情其实之前她就已经跟胡经理讨论好了,这回胡经理坚持喊她过来再开会,是因为又多了新的作品。
    “你看这些,还有这些,全是这几天送过来的。”
    周秋萍根本不识谱,自然也就搞不清楚曲子的好与坏。不过她好歹认字, 还能勉强辨认出歌词的水平。
    真不赖。
    胡经理应该是筛选过了, 送到她面前的歌词都相当优美, 朗朗上口的,仿佛画卷在面前铺展开来。
    周秋萍越看越高兴, 声音都透着欢喜:“你是从哪儿搞到这些的?怎么一下子爆发了?有这么多优秀作品?”
    胡经理笑着摇头, 伸手指她:“是你呀, 你是散财童子,你是财神爷,你这出手大方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人家听说你一首歌能花2000块钱买, 有压箱底好东西的,全都主动拿过来了。像这首还有这首, 就是海城那边托人拿来的。”
    周秋萍乐了, 自我调侃道:“我这算不算栽好梧桐树, 凤凰自然来?”
    胡经理点点头, 又开玩笑道:“幸亏你不是这行的人,不然你肯定要被人骂死。你这是挖人家的墙角啊。”
    他这话并不当真。
    市场经济时代,花钱挖墙脚的事情太常见了。比方说找成名的歌手录磁带,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挖墙脚怎么了?当兵的争武器争装备的时候,老帅都能互相拍桌子,何况是他们。
    周秋萍笑道:“我这是在提高行业标准,有利于行业发展,不挺好的吗?”
    胡经理开过玩笑,开始说重点:“你看我们现在歌也不少了,那你是不是就录这些吧?那些学生写的毕竟还是学生气太足,跟专业的没办法比。”
    周秋萍摇头:“不行,已经答应录制他们的作品了,哪里能出尔反尔呢?”
    胡经理替她急:“可这作品的水平高下立见,你没得用的时候也就算了,你有好作品用,你干嘛还用次货呢?”
    周秋萍还是摇头:“学生的青涩就是他们的优势。一首歌流畅度广不广,受不受欢迎,有的时候并不取决于它的质量,而是它传递的情绪。”
    就好像后世有很多所谓的口水歌,经常被乐评人批评,但是它们就是受欢迎啊。它们刚好满足了听众的情感需求,所以它们就有市场。
    再说这张专辑名为《青春》,那肯定是大学生自己的创作最合适。
    胡经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她了:“那你花大价钱从外面买歌干什么?你图个啥?买了好玩吗?”
    周秋萍奇怪了:“当然是接着录了,我又不打算就录这点磁带。有好歌,继续发行呗。难不成你还觉得我们市场上的歌太多了?恰恰相反,就是太少了。”
    胡经理抿了下嘴唇,感觉这么说有点丢脸,但他又没办法压抑住心中的担忧:“唉,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很敏感的。他们到现在还在广场上坐着呢。给他们录自己写的歌,到时候有人做文章要怎么办?”
    周秋萍哭笑不得:“不至于的,你胆子也太小了点。”
    胡经理瞪眼睛:“那是你年轻没经过事儿,你要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保准胆子比我还小。”
    经历过各种斗争的人,都是惊弓之鸟。尤其是这段时间局势紧张,其实他心里头忐忑的很。
    周秋萍想了想:“要不这样吧,干脆多录些歌,多发行些磁带。”
    “什么意思?”
    “嗐,不就是怕他们不够红吗?那干脆录制革命歌曲吧。”
    “啊?”胡经理惊讶了,“你怎么想到这个了?你开什么玩笑?你当现在是20年前啊。除了我们这些老掉牙之外,谁还要听这个?现在要的是流行。你多买点香港歌过来重新填词都比这个强。”
    周秋萍摇头:“不是的,它们有市场。真正具备购买能力的人,事实上是很欢迎这些歌的,因为他们听着这些歌成长。我这么说吧,之前我不是在米瑞克干过吗?军人俱乐部翻出了一批老唱片认为没用了,就准备烧掉。我拿了过去摆在店里卖,好几箱的唱片,一个月就卖光了。”
    胡经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好卖?”
    周秋萍点头:“真的。当时我也不敢相信。后来我发现一个人成长阶段,接收到的信息会影响他的一生。尤其是小时候没能力购买的人,长大以后,在接触到童年回忆,他就愿意掏这个钱。这些歌真的不过时,会有一代代的歌迷,会一直有市场。”
    她记得上辈子是1991年,老家发过洪水之后,她被迫进城打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满大街都是《太阳最红,□□最亲》,还有《十送红军》等等等等。
    她甚至看到自己打工的那家店,老板把磁带放的都卷起边来了。
    可见这些歌有多么受欢迎。
    现在是1989年的夏天,距离1991年只有两年的时间。那市场的审美偏好还是比较接近的,这磁带应该有受众。
    胡经理还是迟疑。
    周秋萍拍板:“你放心吧,制作磁带的钱我来掏。到时候还是请公司录,我不会找别人合作的。不过版权的事情还得请你帮忙,不知道这些歌的版权现在在谁手里。”
    胡经理直接一挥手:“这个你不用烦神,又不是外人的东西,你不用担心。”
    “还有编曲配乐这些。”
    “没问题,咱们有现成的人手。”
    周秋萍笑了:“那你给我报个数吧,制作这盘磁带大概要多少钱?”
    胡经理想了想,伸出两个手指头:“2万吧,你准备2万块,到时候我给你整齐活了。”
    这都是大家共用的歌曲,也不要从外面买版权,可省钱了。
    周秋萍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没问题,回头我就把钱打公司账上。”
    一听说钱到位了,胡经理立刻变了态度,变得兴奋起来,还跟周秋萍积极讨论:“你想选什么歌呀?”
    的确已经很长时间没人录制这些磁带了。
    大概从10年前开始,它们就成了过时的东西。如果不唾弃,如果不踩上一脚,似乎多没办法展示自己的时髦与流行。
    其实他也喜欢听这些歌呀。
    周秋萍笑道:“你喜欢听啥咱就录啥呗,你是领导,他怎么都该好好讨好下你吧。”
    胡经理的秘书笑了起来。
    被他领导笑骂了一句:“学着点啊,看看人家周经理怎么做事的。”
    秘书也30好几了,同样算是听这些歌长大的,他报了好几首名字。剩下两人跟着点头,都觉得不错。
    这一说二说,到后面,30首歌都打不住了。
    胡经理意犹未尽:“先挑一半吧,不然一盘磁带里放的歌就太多了。剩下的,要是卖得好,咱们接着录。”
    也是之前的翻唱磁带,到目前为止,累计销量超过了快30万盒,给了他无穷的勇气,让他感觉周秋萍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再来一盘磁带,还能卖出40万盒。
    周秋萍点头赞同:“其实也不用等,剩下的15首,现在不是在举办全省职工的卡拉ok大赛吗?到时候评选出来的优胜者就可以录这盘磁带,就叫《咱们工人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