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79节

      他们想想办法吧,这两艘航母是大家的心血,不能就这样白白荒废掉。
    尤其是那个挪威公司,到底会不会真是骗子啊?
    出了造船厂的大门,庞老板感觉难以置信:“你还真打算买航母?”
    周秋萍笑笑:“客气话而已,表示我愿意跟他们交好。以后不出意外他们肯定要改民用,打好关系,说不定将来能给我优惠呢。”
    庞老板将信将疑,没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追下去。反正又不是他掏钱买,她要有钱烧的,买宇宙飞船都没问题。
    但前提是她必须得把给油井的钱留下来。
    周秋萍还是那副笑盈盈的模样:“我没问题,我不说了吗?你能从俄罗斯银行给我贷到多少钱,我就起码拿出一半投在你的油井里,就是打水漂了,我也认了。谁让是庞老板你提的呢。”
    庞老板直接呸出声:“我的妈呀,你就不能说点好的。这还没开始做生意呢,你就张口闭口打水漂。哪有那么多水漂可打?我告诉你,现在去俄罗斯捡漏,一捡一个准,以后八辈子都没这机会了。”
    周秋萍暗道,这可真是句大实话。
    几个寡头就占据了国家大部分财产,哪个不是富的冒油?
    她就保持微笑,听庞老板不停地在旁边叨叨叨,想自己的心事。
    看来历史真实进展跟她想的不一样,黑海造船厂并不排斥把航母卖给中国军方。
    而由军方出面购买航母的确更加理所当然。
    她实在没必要出这个风头,他她不过是商人而已。
    回到那栋500美金一晚的别墅,周秋萍直接打电话给卢振军。
    她也不管庞老板有没有监听,反正这事儿完全可以在明面上走:“我今天去了黑海造船厂,看到他们有艘航母快完工了。原先是苏联定的,现在俄罗斯好像不愿意接手,造船厂方面想自己卖掉。我说帮他们问问,不晓得我们海军有没有兴趣。”
    卢振军差点一口气没接上,脱口而出:“航……航母。”
    说实在的,我国海军的底子是真的薄。
    薄到什么程度?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海军几乎都没跟越南海军硬碰硬过。甚至军舰出去巡一周,没打照面,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一舰的人集体立三等功。
    航母几乎是海军的终极梦想了,他们做梦都想弄个能派上用场的航母。前两年还启动了个8-9-1工程,就是为了搞航母。
    没想到现在苏联一解体,乌克兰居然愿意对外卖航母了。
    卢振军赶紧强调:“你给那边挂个电话,就说你朋友有兴趣过去看看,让他们别急着把航母给拆了。”
    周秋萍笑道:“要猜拆的又不是这一艘,人家都已经快建好了。不过不便宜,说建造费要20亿美金呢。”
    卢振军顾不上这些,当初墨尔本号不过是艘空壳航母,国家照样花了3,000万美金拖回来从头拆到尾。倘若是艘完完整整的航母,20亿美金也不算贵。
    周秋萍挂了电话又打电话,转达了卢振军的意思。
    然后她就直接下楼去。大概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庞老板应该没偷听。
    因为他正在跟赵老板说话,显然已经聊了一会儿了:“我真受不了你们,一天到晚就想着折腾破铜烂铁。拆钢铁厂有什么意思呀?我跟你说实在,跟着我投资油井,保准赚钱,比你折腾那点破烂玩意儿强多了。”
    周秋萍笑着和赵老板打招呼:“您上哪发财回来了?什么钢铁厂啊?”
    到达基辅之后,赵老板很快就跟他们分头行动了。大家都猜测他又去构建新的贩人路线,没想到他居然跑了一趟俄罗斯,还带回了个商业信息。
    有家旧军事基地要拆除并且修建新的服装加工厂,正在对外招标。
    庞老板对这种生意毫无兴趣,周秋萍却来了精神。
    很好啊,服装加工厂,刚好他们以山海公司名义拿下的原野公司就是做服装贸易出身的。不管是拆了军事基地的钢铁走,还是在这儿盖服装厂,都是他们擅长的事儿!。
    这个买卖,可以试一试。
    作者有话说:
    关于墨尔本号,贴一点资料。
    墨尔本号是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回来的一艘废弃航母,它本是英国在二战时期(1943年)建造的“尊严级”轻型航母。二战后,英国人养不起这么多航母,便以10英镑的价格甩卖给了澳大利亚。光买航母也不行,还得有武器装备和配套设施,于是澳大利亚又花了830万美元把这些装备都买了回来!
    澳大利亚人本想买回来它来耀武扬威,哪知道,买来后却成了澳海军的噩梦。这艘航母在19年的服役生涯中,一共发生了7次碰撞事故和一次火灾事故,它先后撞过商船、货轮和军舰等各类船舶。虽然墨尔本号一次战争没参加过,但它却成功撞毁了己方的2艘驱逐舰,造成150人死伤,因此被嘲笑为“驱逐舰切割机”。
    澳大利亚人对这艘到处闯祸的航母早已无法忍受,终于在1982年让它退役。澳大利亚拆除了航母上的动力装置和所有装备,墨尔本号彻底成为一艘钢铁空壳。澳大利亚为了回点本,想卖掉这艘废铁船,可墨尔本号臭名远扬,根本没人愿意接手,只有中国公司表现出了购买意向。
    当时中国除了对钢铁的需求量比较大外,还考虑到这也是一次学习航母建造的好机会,最终中国联合拆船公司以3000万美金拍下这艘空壳航母的拆解售卖权。中国购买航母挑动了美国的神经,美国方面要求澳大利亚彻底拆将舰上设备拆除干净,甚至一度想阻挠交易进行,但终因中澳双方合同已签而作罢。
    由于墨尔本号所有设备均被拆除,因此无法自主航行,中国只得派出“德平”号拖轮将航母拖回来。经过37天艰苦拖行,1985年6月11日,2万吨的墨尔本号顺利抵达珠江口。海军方面得知航母到达广州黄埔造船厂后,连忙派出一个30多名军事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参与拆解。
    虽然澳大利亚拆光了航母上的所有设备,但专家们还是发现了意外之喜,蒸汽弹射器和阻拦索设备居然还在!弹射器和阻拦索一直是航母研制的关键技术,弹射器是保证战斗机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的核心部件;阻拦索是拦停高速舰载机的“生命线”,是保证其安全降落必不可少的装备。这两件装备实物,对我海军研究攻克这些难题起了巨大作用,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因为有了这两件装备,1986年我国便成功进行了航空母舰载机实验。
    另外我查到的资料上,1992年,乌克兰方面曾经希望中国购买瓦良格号,但双方最后没有谈妥。
    第458章 我需要更多的卢布(捉虫)
    山海公司接管原野公司之后, 除了更换了原先的高层(不换也不行,他们都被抓去调查了,有的已经判了蹲大牢, 有的还在等待审判), 公司还是按照正常情况开展业务。
    该生产牛仔布生产牛仔布,该做贸易做贸易。
    艾森服饰找他家做代加工, 山海公司也找他家下订单。这么忙活一通, 赶上好时候,估计今年就能把欠银行的债给还的。
    是的,公司到他们手上的时候就剩个空壳子了。被人偷走了好几个亿,能剩个壳子就不错了。
    好在赶上了好时候,生产能力还在,母公司输输血, 就把它给盘活了。
    虽然现在还不指望靠它借壳上市, 但它也发挥了积极的用处。
    比方说现在东方贸易公司因为是港资企业, 根本没有出口权限,都是借别的公司的资格。
    一开始大家合作的还行, 东方贸易交管理费也不含糊。
    但时间久了, 干拿钱不做事的人都有个破毛病, 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因为是凭借身份而不是本事挣钱,它就觉得自己牛皮哄哄,非它不可了, 张嘴就要抬价钱。
    周秋萍可没惯着他家的破毛病。这就好比在东欧做生意贿赂警察,一旦开了口子, 以后就没完没了了。
    她二话不说, 直接借着原野公司的壳子搞出口, 还省了一大笔管理费。
    就冲这, 她就觉得没白花心思把原野扒拉到手上。
    现在,他们还要靠原野公司过来投标,争取那个拆除军事基地改建服装加工厂的项目。
    这项目看着复杂,但实际上很有搞头。对方支付酬劳的方式就是拿拆解下来的钢铁抵扣。
    现在国内在大搞建设,钢铁价格噌噌往上冒,不怕卖不出去。
    况且这还是个军事基地,不是一般的工厂,谁知道里面有多少门道。
    卢振军一接电话就来兴趣了。他倒不是指望这单买卖能挣多少钱,而是对军事基地感兴趣。
    要说军事实力,前苏联完全不憷美国。
    苏维埃之所以走到今天,只能说掌权的人乃至他们代表的背后阶层早就忘记了初衷,将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所以才被人民抛弃了。
    可不代表真打起来,老毛子会不是美国人的对手。把发展经济的精力都用在军事上了,攒下来的家当可不丰厚嘛。
    卢振军觉得很可以淘淘宝。
    因为同样是从计划经济过渡过来的人,他太了解彼此的个性了。
    假如这一单他们原野公司做的好,那么以后有类似的工程,对方就会直接通知他们过去投标。
    这样有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俄罗斯方面做事也方便。社会主义国家出来就这么个特点,喜欢找熟人干活,沟通起来方便。
    做久了,淘到宝的概率自然就更大。
    一艘已经被拆成了空盒子的墨尔本号都能叫中国人挖出宝藏,况且那么多军事基地呢。
    老卢同志立刻通知国内组织专家准备过来进竞标。
    等待国内人马到的空档期,周秋萍也没闲着。她答应把库邦币换成吃的给造船厂送过去,那当然得言而有信。
    有诺维科夫场主帮忙,联系集体农场的事儿不难。
    乌克兰号称苏联粮仓,大约长期负担给其他共和国输送粮食的员工,所以政府对农民的压榨非常厉害。
    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极低,低到有的集体农庄宁可将农作物烂在田里也不收割的程度。
    农庄方面承受不起农民的怨气,对于农民偷偷收割农作物,一方面自己吃,一方面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的行为,他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诺维科夫代表食品厂去收购粮食,周边农场相当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外国人比本国政府更可信,给的是真金白银,也不会恶意压价。
    周秋萍听到这些只想一声叹息。她关心一件事:“他们收不收库邦币?我现在已经搞不清楚在乌克兰大家欢迎什么钱了。”
    诺维科夫好歹是当过大厂厂长的人,相当有见地:“政府最欢迎外汇,苏联分裂是个错误,大家的联系太紧密了。以前各个国家之间可以以货易货或者以卢布结算,现在全部叫使用外汇。但是苏联就缺外汇,何况是现在各个国家。于是政府就反对民间使用外汇,他们需要把外汇都收起来,用于对外结算。政府又害怕大家使用卢布,乌克兰的经济就永远没办法独立,总是受俄罗斯的影响,所以鼓励大家使用库邦币。可老百姓对库邦币又没多少信心,还是更加相信卢布。”
    周秋萍犯难了:“那大家还肯不肯收库邦币呢?”
    答案是肯的。
    为了推广库邦币,乌克兰政府已经开始采取策略,决定国营商店一律只收库邦币。市场上还有传闻,卢布很快会被废除,如果不尽快换成库邦币的话,到时候大家手上的卢布很可能会变成废纸。
    这种传闻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多大市场。但乌克兰的农民相信政府做得出来。
    因为在苏联解体当年,也就是1991年1月22日,当时的总统颁布总统令,规定从23日零时起彻底停用1961年版50卢布和100卢布面值纸币的流通。持有这些货币的人,必须得在3天内把他们兑换成其它面值的纸币或者1991年新版的50卢布和100卢布纸币。
    只有大额纸币的人通常是普通百姓,他们将钱收在家里。这道命令一下达,好多人积蓄多年的财富一夜蒸发。
    周秋萍听说这事儿,第一感觉就是 no作no die。
    夺人钱财如夺人性命。她要是苏联老百姓,估计也希望这个政府彻底完蛋。
    有这种先例在前面摆着,对乌克兰前景不看好的底层老百姓当然相信他们能够再度做出掠夺卢布的事。反正普通农民也不出国,不需要和国外发生结算,那么早点接受库邦币,也许还能减少点损失。
    周秋萍真诚地建议诺维科夫:“我现在也不知道你们的货币稳不稳定,到底值不值得信赖。但如果我是你们,我会尽可能把它们变成生活必需品,这样也许更加有保障些。”
    诺维科夫却害怕她对乌克兰的发展前景丧失信心,一再强调:“不会的,我们只是短暂地陷入了困难。乌克兰自然资源丰富,煤和铁的储量都非常可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工农业发达。德意志银行按照经济、社会、地理条件给各个共和国做了发展前景预测,乌克兰排名第一,综合得分有83分,俄罗斯才72分呢。”
    周秋萍苦笑着点头:“但愿吧,机器设备我都从国内定了,钱也砸进去了,人也在招聘,希望这种短暂的阵痛能够很快过去,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工作。”
    诺维科夫这才稍稍放心。外商投入的资本越大,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小。
    没有工作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他和他的老伙计们都迫切的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周秋萍将粮食运输的事拜托给了诺维科夫,他在铁路部门有熟人,可以搞到火车皮。
    诺维科夫对她收购粮食回来收购然后又运到其他地区的事,并不觉得有多奇怪。乌克兰的自由市场之所以能正常运转,提供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要归功于这种私下的收购行为。
    否则,光靠农民那少的可怜都没办法养活自己的自留地产物,怎么足以支撑市场?
    况且现在国营商店的职工都忙着往外面高价倒卖商品。
    她的举动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