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哑后 第96节

      昏暗的屋中依旧不让点灯。
    李萧寒进门后,许久未动,待眼睛逐渐适应黑暗,他才慢慢来到桌旁坐下。
    上面摆放的都是早就备好的茶水糕点,那些糕点都是按照林月芽平日的喜好做的。
    李萧寒闻着空气里甜腻的味道,他一度想开口说话,然而每次唇瓣张开时,声音未出,便又立即合上了。
    就好像有些话,若是说出来,就会证明什么。
    许久后,李萧寒忽然笑了,在黑暗静谧的屋中,他低低地笑着。
    笑到最后,视线被泪水模糊。
    “李萧寒,”他长出一口气,极为无奈地叫着自己的名讳,“你如今像什么?”
    “像不像一个傻子。”
    他嗤笑着自问自答。
    从前他总是最清醒的那个,只有他骂别人愚笨疯傻的时候,从未有人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过他,然而今日,不用任何人说,他自己便能感觉到。
    李萧寒不喜欢这种状态,可以说极为反感,可偏不由人,他白日里装的再好,一旦踏进永安侯府的大门,他的所有都被一道无形的枷锁瞬间禁锢。
    而这枷锁的钥匙,让他无处可寻。
    子时的梆子敲响,新的一年已是来到,李萧寒起身将灯点亮。
    他的目光将四周熟悉的摆设扫了一遍,最终落在那张空落落的床榻上。
    李萧寒鼻头发酸,他深吸一口气隐忍住心中的情绪,慢慢走到床前。
    枕头旁边放着林月芽未看完的话本,按照吩咐,春萝只是每日清扫,并未改动所有东西的摆放。
    李萧寒顺手就将那话本拿起,心不在焉地一页页翻看起来。
    李萧寒很快就翻看完了,他起身将书案后的柜子打开,里面满是话本,是林月芽离开前李萧寒买给她的,他不知道她喜欢看什么,去了书馆就叫那老板将卖的最好的,全部拿来给他。
    李萧寒随意拿出一本,坐在床头继续翻开,且还边看边轻声地念了出来,念着念着,他还会瞥一眼身旁空落落的位置,唇角时不时勾起一抹弧度。
    也不知他读了多久,嘴唇干到起皮,嗓音也明显沙哑,他却一本读完接着一本的读。
    读到当中一本时,李萧寒眉头微蹙,这里面的女子实在过于蠢笨,若是他,早就在最开始便将那山匪杀了,还至于这般反复逃走被抓。
    李萧寒莫名看不进去这本书,前面几本石井百姓的故事,写得虽然不够严谨,却能看出些许趣味,也怪不得林月芽看话本时常常会笑。
    而这本,他打从一开始看的时候就挑出了许多毛病,最后实在忍受不住,李萧寒将书合上,起身放回书柜中。
    他喝水润润喉,转身再去看柜子的时候,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最下边的一个小木盒上。
    他将木盒取出,扶去上面的一层细灰。
    这里面是林月芽的绣品,如她的人一般,精致秀气,李萧寒将这些绣品每个都看了一遍。
    在盒子的最角落里,一条月白色的手帕叠的四四方方极为规整,李萧寒心中好奇,到底这帕子里面包着什么,能让林月芽包的这样认真。
    他小心翼翼将帕子打开,里面是一条墨绿的流苏,这流苏有些年头,系带的地方明显是因时久而磨损断裂的。
    在看这样式与颜色,分明是男子之物。
    然李萧寒却未有本分的恼怒,他看着看着,眼角不受控制地湿润开来。
    在他看到这流苏的第一眼便已是想起,毕竟这东西跟了他许多年。
    他记得三年前在秋春容的忌日那天,他心中苦闷不已,漫无目的地走进了百花园,他腰间玉佩上的流苏忽然掉下,当时有一个正在洒扫的小姑娘将流苏捡起,恭敬地捧到他面前。
    李萧寒连看都未曾多看一眼,只是冷漠地让她丢掉。
    那小姑娘的容貌此刻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最后与林月芽融为一体。
    李萧寒匀了几个呼吸,从身上摸出一个墨色荷包,这是林月芽曾送给他的那个,他虽然表面无比嫌弃,却并未丢弃,反而一直带在身上。
    从前他碍于脸面,从不会将这荷包系在腰间,就好像刻意不愿让林月芽看到。
    然此刻,他将那流苏系在荷包上,将这荷包挂在腰间最为显眼的位置上。
    “月芽回来看到后,肯定会很高兴。”
    他想让她看到,想让她知道他极为喜欢她送的荷包。
    李萧寒轻笑自语,转而又将桌上的绣品重新放回盒中。
    “侯爷。”夏河在外轻声叩门,提醒道:“已过卯时,该去祠堂了。”
    去年的年初一,李萧寒便未去拜祖,他同林月芽在去暨县的路上。
    他一面朝祠堂的方向走着,一面回想起那一路的点点滴滴,最后他站在祠堂外,准备跨步而入时,他整个身子猛然顿住。
    “不对。”李萧寒怔然出声,“夏河,林月芽没死。”
    夏河对这样的话已经习以为常,这三个月里,李萧寒总是会这样说,他随意应和了一声,却见李萧寒无比认真地看着他,眸中是藏不住的激动。
    好一个《山水难》,好一个假死脱身……
    月芽,你可真聪慧,竟能哄着身边所有人都帮你唬我。
    “回春和堂,将春萝找来。”
    作者有话说:
    ——————
    前10!
    ——————
    感谢在2022-05-25 14:24:48~2022-05-26 17:03: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大宝儿们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大宝儿们:
    我追的文今天会三更 2瓶;
    徐大大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七十七章
    李萧寒一刻都等不及, 明明已经走到祠堂,却硬是没有进去祭拜,匆忙离去时, 正好和长公主遇到,李萧寒像是没看见一般, 径直从长公主身边走过,片刻都未曾停留。
    长公主顿住脚步,望着逐渐远去的身影, 她捂住心口站了许久, 最后被赵嬷嬷扶进祠堂。李老夫人来时未见李萧寒,也只是无可奈何地长叹。
    回春和堂的这一路上,李萧寒的心情不住起伏, 他一直对林月芽是如何将消息递给陆渊这一点上,存着疑问,直到方才回想起曾经那些点滴时,他才坚定了心中的那个念头。
    林月芽绝对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 她可以坚持做绣活想要赎身,又能够在他面前虚与委蛇, 对他下药,不顾安危地策马而逃……
    他甚至可以在他眼皮底下偷偷服药。
    她骨子的坚韧绝非常人, 便是带着这股韧劲,她也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地赴死。
    她定是像那话本中所写的一样, 假死逃脱。
    春萝面对李萧寒阴冷地质问时, 她矢口否认,她还是坚持那日林月芽看的是《喜乐相逢》, 且还故作惊讶地望着丢到面前的那本《山水难》。
    “林姑娘那日一直在同奴婢讲《喜乐相逢》中的事情, 所以奴婢便以为她看的是这本, 兴许是后来看了其他的?”
    春萝茫然地望着《山水难》,就好像真的不理解李萧寒为何忽然会问这些。
    春萝此刻的神情也不算全然做戏,在她的眼里,林月芽的确已经过世,她是真真切切看到林月芽被抬出去的,那晚她亦是哭了一整夜。所以她真的不明白,也不理解李萧寒今日忽然审她的目的。
    李萧寒慢慢地转着玉扳指,眼神直直落在春萝身上,“不愧是在格兰院长大的,想必你自幼同赵嬷嬷学了不少东西吧?”
    春萝听出李萧寒话里有话,她便继续佯装不解,点头称是,且还各种感激侯府的收养之恩。
    她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
    如此心思缜密的一个人,定然知道衡量利弊,李萧寒实在觉得奇怪,春萝不管是站在格兰院还是云腾院的立场,都不可能去帮林月芽。
    李萧寒省去那些话术上的周旋,直接挑明问道:“她给了你什么好处,为何这般帮她?”
    春萝知道李萧寒对她的耐心是有限的,既然已经这般明了的问她,她不该再继续糊弄,索性坦然地回答,“林姑娘心地纯善,没允奴婢任何好处。”
    见李萧寒面露疑惑,春萝便不在避讳,反正那顿重责她逃脱不掉。
    “以心待人,方才可得真心以待。”
    春萝话音落下时,俯身跪在地上,等待李萧寒对她的惩处。
    然而等了许久之后,便只是等来一声轻不可闻地叹息。
    李萧寒没有罚她,甚至连一句苛责的话也没有,便就这样一声不吭地走了。
    便是如今知道林月芽是通过话本给陆渊递出消息的,却也没有旁的证据来证明林月芽尚在人世。
    李萧寒策马来到栾山,望着那块儿刻着林月芽名讳的墓碑,就在夏河等待他一声令下,便会去挖那棺木时,他又忽地调转马头,直接离去。
    不到最后一刻,他不会去掀那棺木。
    因为一旦难棺木被掀开,兴许最后的希望也没了。
    李萧寒回到侯府时,天色已经沉下,夏河将这几日各地送来的信件全部呈到他面前。
    护送裴愉离开的果真是魏王,想必裴愉还是大皇子时便已经和魏王勾结在了一处,不然魏王也不敢冒险暗中将裴愉接去西州。
    不过眼下没有证据,圣上只是说将裴愉贬为庶民,不得入京,至于他离京之后做了什么,只要没有违反大齐律令,便没有拿人的借口。
    第二日李萧寒一早进宫,他将消息禀报给裴怀。
    裴怀想了许久,最终也只能是先将此事压住,不敢轻易打草惊蛇,待西州那边坐不住时,他才好着手解决。
    李萧寒却不同意这一观点,他向来习惯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已经猜出两人在上京就已暗中往来,便不该等着他们出手时再做打算。
    李萧寒道:“皇子与藩王私下联系,是触犯大齐律令的。”
    裴怀叹气,“我如何不知,但裴怀如今已是草民身份,便是派人去西州,魏王拿叔叔心疼侄子来打发,只要找不到他们意图不轨的证据,便拿不了人,反而还会打草惊蛇。”
    裴怀说得不假,通常人们会将目光放在当下,或是未来,然李萧寒却是不同,他在大理寺查案多年,许多冤假错案都是要从源头查起,所以他想事情的习惯,便是先追溯源头。
    “既然殿下已猜出他们二人在上京就已开始联络,不如眼下将重心放在上京。”
    “你是说……”裴怀眯眼深思,片刻后恍然大悟,“谁都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裴怀自不会例外,我这就差人去查,便是将裴怀的住处掀翻,也不信找不到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