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页

      先帝便想着把王纯推出去挡事,冯相也同意了先帝的想法。是司宴暗中留下王纯,并让王纯活到如今。留着王纯不过是司宴留下的证据,扳倒冯相的证据。
    窦玉送走王纯,才重新进来。司宴靠着凭几正在揉着眉心,忧愁万分。
    “魏侯知道,未必是坏事。”窦玉安抚司宴。
    司宴睁开眼睛苦笑一下:“害死他父亲的是先皇,先皇是谁,是朕的父亲!”
    司宴眼眸里全是苦涩,到了那个时候他又该怎么去面对魏淳,还有那握在两党手里的遗旨。
    司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遗旨上面写的什么。
    窦玉默然叹气:“老奴看的出来,魏侯对您一片朕心。”
    司宴沉默,不顾世俗,罔顾人伦的一片真心。那怕得罪苍生,违背一切,都要喜欢着他,纵容着他。
    所以他该如何去告诉魏淳,老魏侯的死,因他而起。若不是那天,他在御书房向先皇说明一切,执意顽固的想要奔向他。老魏侯就不会出事,也许魏淳就可以少年依旧。
    第二十五章 社稷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司晏没有看见魏淳。问过吏部的官员,就听见有人说,魏候告假在家。但是今天领旨担任御史台大夫的方儒鸿入朝列班,参与议事了。位同三品大员的他,往朝上一站,众文武百官纷纷侧目。
    方儒鸿又是大儒之徒,浑身一卷书生意气,身材又高大修长,朝服在他的身长一穿,瞬间有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他人也生得好看,看起来极为赏心悦目。
    “方爱卿可还习惯?”司晏不是第一天见方儒鸿,以前在国子监听学的时候,远远的看到过这位大儒高徒,那时便觉得此子丰神俊朗,日后必定不凡。
    “臣,习惯。”方儒鸿出列持礼,简单两个字。
    “那就好。”司晏淡然摆手又接着道:“朕决心心肃清官场,以正风纪,筑我大禹百年江山不倒。故设立御史台,监察百官。方爱卿,徐爱卿举荐你时,便说你刚正不阿,希望方爱卿能够放开手脚,好好做好这个御史台大夫。”
    “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方儒鸿继续持礼。
    司晏这话也是说给朝中这些大臣听得,方儒鸿不是朝中两党任何一党的人,一但落到方儒鸿手里,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他们求情。司晏说这话,就是为了提醒朝中那些人,一面时不要暗中给方儒鸿使绊子,这是他护着的人。一面是让他们自己拎清一些,手脚收敛一些。
    “陛下,臣昨日拟定了修水利的章程,陛下御览。”司晏刚说完,蔡首辅就站了出来,高举奏疏。
    窦玉见状连忙下去,接过蔡首辅的折子就往上传。
    司晏拿过折子,一目十行:“蔡首辅这章程拟定的极好,就照这么办吧。”说完司晏就把折子搁下来。
    “陛下,六部空缺严重,朝廷正是缺人之际,不妨察举选仕以补空缺。”蔡首辅这事刚说完,冯相就站了出来。
    朝中这一次几乎被大肆血洗一番,六部空缺严重,现下最要紧的是,补齐空缺。自己的人还是要安排上来,不然怎么和司晏耗下去。
    “陛下,冯相说的极是,现在朝中人才凋敝,应当选仕。”蔡首辅听见冯相这么说,立刻就跟着说道。
    司晏也正有此意,前几天的折子的事,内阁给的理由就是内阁没有人,实在是忙不过来。既然这样,那就选仕。
    “两位爱卿说的极是,朕也正有此意。”司晏应下。
    “那就传令吏部......!”冯相还想说什么来着,就被司晏打断。
    司晏整理一下滚服的大袖,轻轻一笑:“朕准备开恩科,广选天下才子。”
    冯相和蔡首辅一惊,这个就让他们备受掣肘了。科考便是当年司晏提出来的选仕之举,这样便让那些平民有了入仕的机会,如徐瑾年之流。这个不同于以前的世家贵族的察举之制,在科考的情况下,世家贵族的子弟再也没有之前那种官官相举的特权。那些平民子弟没有身后的家族,他们入仕之后感激皇帝,便是司晏的最得力的臣子。
    “陛下!”蔡首辅开口便要说什么。
    司晏抬手制止:“蔡首辅不必多说,朕意已决。朕登基这么久了,该大赦天下,开设恩科,已示君恩。”
    “陛下圣明!”冯相立刻就低头高呼。
    见到冯相这个样子,蔡首辅也不敢多说,默默地退回去。
    “那便传旨各郡县,明年春暖花开之际,朝廷恩科选仕。”司宴眼眸轻轻扫过朝中大臣。
    “陛下圣明!”徐瑾年突然出列,高声喊了一句。
    徐瑾年便是科举入仕的,也是司宴保举的,自然十分推崇这项制度。
    徐瑾年这么一喊,一些跟风的人,立刻也喊了起来。
    司宴只是轻笑一声,便不再多说什么。
    他圣明不圣明不要紧的,只要这件事能够落成便好。科举入仕才能避免,那些久居高位看不到民生疾苦的人永远站在高位。才能让那些有志之士,看到朝廷的希望。
    “陛下!”这时礼部参知事突然出列持礼,唤着司宴。
    “什么事?”司宴实在想不到,最近礼部有什么事。
    “陛下,按旧例,秋猎在即。故请示陛下,今年秋猎该如何操办。”按照旧例,每年秋收之后,为示国泰民安。皇帝便会安排一场秋猎,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