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1页

      那处悬崖极高,熏人的暖风从崖下卷上来,轻摇着白衣青年的衣摆。他在崖边静静地站了很久,有一瞬间,这人甚至几乎要乘风归去。
    但……
    也只是几乎罢了。
    赵珩垂下眼来,看着自己衣摆处的泥点,不知怎地,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他师父曾经同他说过的那些话。还记得当初那人曾对他说,自他入空门自取法号为忘尘时,便知道他尘缘未尽,因为既要忘尘,就说明他心中有尘。他那时并未能完全听懂这话的深意,如今却是懂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也……
    他心有尘埃。
    抱紧了怀中的坛子,赵珩将脸贴在上面,无比眷恋地轻轻摩挲,可下一秒又忽然停住,僵直了脊背,似在拼命忍耐着什么。明明温暖的阳光轻洒在身上,他竟冷得浑身发抖,直过了好一会儿,才蹲下身来把那坛骨灰放在崖边,揭开了坛盖。
    “阿细,你看到了吗?”
    “这泱泱华夏,山河万里,从今往后,将再不分南蛮北夷。”
    他一面说着,一面伸手,从坛中掬起一捧骨灰,神情哀恸道:“你……放心地走吧,那些你未完成的心愿,我来替你完成,没做完的事情,我来替你做。我发誓,定会尽一切所能,化解两族间的歧视与仇恨,消弭这世间的战祸与纷争,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子民一样,爱护你的人民,让所有人都能衣食富足,安居乐业。”
    话音落下,这份悲伤似乎真的传达到了彼岸,只觉一缕春风携香而至,带着他掌中的细尘翩翩扬起。然而也就在那一霎那,赵珩望着那将抹将要离去的飞尘,却倏然目露惊慌,下意识地慌忙合起掌来,死死攥着那一把灰,好似这样做了,就能留住那个人一般。
    “阿细……”
    凄然地看着手里的那一捧灰,赵珩怔愣了半天,眼泪不知何时悄悄落了下来。
    可他分明心中痛极,偏又咬着牙,拿另一只手握住自己的手臂,狠狠地用力,硬逼着自己松了手,而在骨灰飞散之时,就连路过的山风也不忍一般轻吻着他脸上滑落的水痕。
    “阿细……”
    赵珩一遍一遍地唤着这两个字,心痛得好似裂开了一样。
    望着那些随风飞远的尘埃,他近乎失了神,颠来倒去地念叨着什么,都因为声音太小而听不分清,直到了最后,他才微微地摇头,喃喃道:“也好……也好,这样自由自在的,便再没有什么能困束你了。”
    崖下满目苍翠,是战争的硝烟亦无法掩盖的蓬勃生机。
    就在这一片鸟语花香之间,赵珩一点点地将那些灰烬抛下了山崖,看着它们乘风天地,又消隐于山林,这般不知不觉间日渐西斜,而待到坛中空了的时候,他已是满脸泪痕。
    当手指轻触到坛底的时候,赵珩眼神空茫地望着远方,片刻过后才回过神来,接着又似想到了什么,默默将背后负着的金刚杵解了下来,双手捧着托举到崖边。
    “阿细,你知道吗?”
    “忘尘也死了,从你离开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和你一起死了。”
    说完,赵珩便松了手,眼睁睁瞧着那柄他随身多年的金刚杵,仿佛连同昔年那个白衣的僧者一起直直地坠入了深渊,而这般看着看着,他嘴角慢慢扯出一抹嘲讽的笑来。
    “可是,赵珩却还要活下去。”
    “纵使往后孑然一身,纵使再悲痛欲绝,他都必须好好地活下去的,因为他刚刚发了誓,会活成你希望的样子,成为一代明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伸手轻抚着那只白瓷的坛子,赵珩痛苦地闭上眼。
    “他会好好的……”
    “守着你托付给他的万里河山。”
    远处残阳凄美,染红了无数山峦,渐渐地,就连呜咽的风声中也混杂了一丝抽泣,同那山间的杜鹃鸟一般,悲得声声啼血。
    ☆、368章 物是人非
    二月末,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
    春风谢了驿外的寒梅,又换田埂旁的野李树开出一片粉白的云霞,这时候只需稍稍走近,便能听见许多嗡嗡的声响,只见花丛深处,每只蜜蜂都忙得不可开交。
    许是下午的阳光太过融暖,直将人晒得困意连连,树下一抹暗蓝色的身影正倦懒地倚在花枝旁,一只手轻搭在身前的轮椅上,静静眺望着远处田间的耕牛与炊烟。
    今日是自唐梦柯归返长安以来的第四日,彼时蜀中战事结束之后,新帝下诏说要择日封赏诸大门派中的有功之士,因而不少人都随她一道回了京,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先行走了,比如赤魔宫就不打算参加这次的犒赏盛宴。而他们这批回返长安的人比北征的大军早到了几天,赵珩一行人则是昨日才抵京的,听说车马入城时,长安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掷花盈车,若非官兵在旁维持秩序,情况只怕会更加夸张。
    唐梦柯没去凑这个热闹,她回长安为的也并不是那些封赏,她只是来接一个人的,而这个人现就坐在她身前的轮椅上,虽然这么多年……
    他都一直不曾醒来。
    不知从何处忽来的一阵风惊扰了花上的蜜蜂,其中一只嗡嗡嗡地飞下来,错将树下之人头上簪着的一支银簪当做真花,绕着它飞了三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