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李令俞誊写完礼单,就回司书殿,继续打扫卫生。等回去,见蔡真领着一众小内官们正在晾晒书,里面已经擦洗干净了。
她进去转了一圈,看着忙碌的小内官们,觉得这真的是有点欺负人了,早知道,她就不干活了。
蔡真挑出来破损的书籍,给她过目,说是要对破损的进行了誊抄修补。她逐一翻看过后,这些书大都是内容扎实的技术型书籍,很多应该是孤本,比起打扫卫生,做图书修补这种事情,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她很愿意做。
一进六月,城里人明显热闹了。
进入六月后,袁兆宗终于搬了家,和她成了一墙之隔的邻居,她打通了花园的角门,直接能进到袁兆宗的花园里。
袁兆宗当晚提着礼物过来感谢她:“多亏幼文替我安顿,这几日家中有人来京,正好可以落脚。”
李令俞随口问了声:“最近城里进来了很多人。”
袁兆宗也说:“太后娘娘寿宴,各地祝寿的贺礼都到了,各路人马进来,上都城比平日里热闹很多。家中长辈也是来送贺礼的。”
李令俞这才意识到,太后的生辰对百姓的影响有多大。
连同周娘子做的针线,都是老气的贺寿的花纹。
蔡荃通知她,十五前一日不能出宫,第二日一早就要准备贺礼,然后去华林园送贺礼。
李令俞前两日在家和桃姜嘱咐:“十五日晚上,你和桃枝两个辛苦些,照看她们几个认真写字,我那日晚上大概回不来。”
桃姜被她看得脸红,满口答应:“郎君放心,这有什么辛苦的,桃枝总说能来咱们家,是她的福气。”
李令俞听的心里叹气,卖身为奴,算什么福气。
第二日大清早进宫的路上,禁军已经在主路上严查,她穿过铜驼街,回头望了眼,进宫献礼的队伍排出那么远了,可见,前一天夜里就已经等在这里了。
等她进北宫,北宫大概是萧雍的地盘,没有城里的气氛,但贺寿的的宫人也已经准备好了,待她进了司书殿,蔡真进来说:“郎君真是心大,昨晚子时一过,宫人们就开始准备了。”
李令俞握着笔的手顿了顿,但笑笑什么都没说。
蔡真年幼,又是北宫总督事蔡荃的小徒弟,和其他的宫人又不一样,性情纯真一些,边帮他磨墨,边说:“今日定然热闹,听说最近闹的乱哄哄的江州案,都因为太后娘娘的生辰,陛下大赦了。”
李令俞立刻说:“你听谁说的?这话只此一句,我就当什么都没听见。”
蔡真立刻反应过来了,差点跪下,“谢郎君提醒!瞧我这张嘴,总是不长记性。”
李令俞:“没那么严重,多听你干爹的话,只记住一点,妄议朝政。”
蔡真还是跪下给她磕了头。
李令俞由着他磕,他若是不长记性,以后也会吃亏的。
他写好每日纪要,带着东西,去寻蔡荃。
萧雍并不在朱雀殿,听说是昨晚就回紫宸殿了,今日依旧要在玄武观里修仙。
他和太后结发夫妻,到如今的永不相见,只能说权力使人少了七情六欲。
他们这个任务并不好做,是摆明了去触霉头。
蔡荃已经领着宫人们,带着寿礼准备出发了。
李令俞带着写的贺词,一行人浩浩荡荡穿过北宫,从大夏门直接进华林园。
等他们进华林园时,华林园里的宫人已经整装待发,蔡荃在内宫中行走,已经是老江湖了,见面大多是别人给他行礼,李令俞跟着他,不动声色的观察遇见的每一个人。
等进了华林殿,殿前密密麻麻全是人,外臣、命妇们都在外等候。
李令俞跟着蔡荃沾了光,越过所有人,直接进殿。
有内官通报,北宫圣人遣人送贺寿……
一时间他们这一行人成了所有人的目光所集之处。
一路拾阶而上,进了内殿,李令俞目不斜视,行三拜九叩礼,蔡荃祝寿,她呈贺词。
太后曹氏年纪大了,已是龙钟之态,旁边靠坐着的是萧元婉,当今圣上和皇后也在旁边,后宫嫔妃居下首,其他宗室众人俱在下首。
李令俞垂头没有看任何人,片刻后,最上首的老寿星哑着声音,问:“陛下,近来,可安好?”
蔡荃恭敬答:“圣人安好,近日偶得一梦,言梦中得见仙人羽化,就连夜给娘娘撰写了贺词,这不,天亮才睡。老奴不敢耽搁,特特给娘娘送来。”
李令俞听着这话只觉得,忒不要老脸了。
在座的谁不知道,太上皇不愿见太后,十几年两人只隔着一墙,那就是永不相见。
但蔡荃的话太后愿意听,也爱听,竟然笑起来,笑着说:“你向来会哄人,万不敢疏忽,快回去照看好陛下。他睡不好就会头疼。”
李令俞丝毫听不出这说话绵软的老太太,有当年稳住朝局,力推自己儿子登基的魄力。
这场互相圆脸面的戏,互相配合着演,谁也不戳破,这不,坐在上首的陛下萧诵不就一句话都没说,可见他也未必是孝顺儿子,萧雍也未必就是慈爱老子。
这场父慈子孝合家欢的戏,全凭他们这帮小人物来演。
不知怎的,老太太问蔡荃:“这就是,朱雀殿新进来的秉笔舍人?”
李令俞听得心一沉,动作不减,出列行礼,答:“臣李令俞,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