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越近年底朝政越是繁忙,六部所有人员几乎都忙得脚不沾地,他自然也有堆积如山的折子要处理。正要开口跟儿子说若无事就回去继续读书,却见胤礽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就说。”康熙沉声道。
胤礽思索了一下,还是直言:“汗阿玛,儿臣虽不大看的懂具体意思,但这账目上,前几月的数字和后来相差甚远。虽说可能是生意不好,但差这么大,会不会还有其他缘故?”
“除了京城,其他各地商铺皆是利润微薄”康熙下笔未停,“想来是下头人经营不善。等过了年朕再派人去严查。”
事关国库军费,他自然要详细探查原因。
胤礽没再多说什么,既然他汗阿玛心里有数,他就没什么可不放心的了。
说是过年,但是康熙还是在年前就抽派了人手,去各地详查。
十一月十五,密探们回报,朝廷所开的铺子生意刚开始不错,但不知为何,各地商人联合起来与朝廷由对,极力把物价往下压。百姓在物价的诱惑下,纷纷倒戈,于是皇家供销社的生意岌岌可危。
康熙得到密报,第一反应便是此事应该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有皇室名义保驾护航,商人为逐利赶在暗地里使些手段也罢,明面上也不会如此大胆针对。
肯定有他不知的缘故。
于是他又继续叫人详查,强调要从这些富商的家事和关系各个层面入手。
半个月后,康熙得到消息,原来商人愤慨不仅是为了朝廷插手经商,还是因为去年科举考试,他们的孩子在乡试阶段就被以不同的方式刷了下来。
各地富商皆以为自己被朝廷戏耍了。
百姓都说民不与官斗,他们因常年逐利更是懂得其中道理,所以才让自己强压下了不满。
但是朝廷又插手经商,正好压住了他们的底线。利益被夺子孙后代又上进无望,富商几乎都以为自己要被赶尽杀绝,于是所有的忍耐就一起爆发了。
这事原因查出了,怎么处置当然是第一要务。
康熙在早朝时说起密探查到的情况,当即大发雷霆。商籍上进之路如何被阻倒不是他生气的主要原因,他气的下面的官员欺上瞒下,又各自勾结,以至于影响朝廷筹措军费的大计。
朝臣们也很震惊,他们当初虽然反对商籍参加科举,但还真没敢在这上面动过什么心思,毕竟大家都是京官,有的时候真的犯不上。
站在大殿最后的官员小声感慨,果然天高皇帝远,真没有地方官不敢干的事儿啊。然后就被身边的同僚捅了一下,示意他声音再小点。这官员当即禁声,再不敢说下去。
康熙发完了一通火,便准备下明旨,要把各省涉事官员全部处罚一遍。
但这意思刚说完,便立刻有人劝诫道:“皇上,地方官员虽有能力不及,但皇上罚俸几个月,小惩大诫便也罢了。”
不是不能罚,只是这人数实在太多,要是罚的太狠,朝廷去哪里找这么多替代之人呢。
康熙虽然还在气头上,但好歹没让火气盖住了理智。仔细一想,发现朝臣所言确实不差。罚俸降薪倒没什么,真要把这些官员轮换一遍,那朝廷的损失也不小。
处罚之事轻轻带过可以,可如何弥补商籍,叫他们别再与朝廷由对,才是该好好想想。
明珠见上荐之言他听的进去,接过话头继续说:“如今为着这些人重开科举是不能了。既然各地皇家商铺都需人手,不如便特为这些被欺压下的商人之子设一个官职,许他们继续为朝廷效力便是。”
不就是要做官吗?给你们个官职就是。不仅给官职,还发俸禄。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康熙原本面色阴沉,听完他的话心头一动,脸色不一会儿就缓和了许多,细想起来也觉得十分可行。
“如此也好。”这还省得各地官员再埋怨朝廷加大竞争力度了。
“不只如此,皇上还有将此事广而告之,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对商籍施恩之事。”明珠又道。
康熙颔首,这是必然。是该叫天下百姓知道,他是如何宽宏大量。
于是立刻下旨,着人写文章,准备之后印在报纸告诉各省富商,现在是朝廷恩旨,可以给他们的儿子一个官职,独属于户部管理,领着朝廷的俸禄,替朝廷管理商业。
群臣们这次倒没再反对,这下朝廷也找到了专业人士,也能不占用职本就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官位了。
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只有系统在偷偷吐槽。好家伙,本来是有机会当干部的,这一下就从干部直接变成门店经理了。
但它的吐槽连胤礽都背着,自然也不会有人听到。
腊月初,康熙的旨意传遍各地,涉事官员被罚和被耽误的商籍学子可以直接做官的消息,在这所有大清统辖的地界内的报纸上,被官府大力宣传。
富商们得知消息后,倒没有立刻就信以为真。之前朝廷也说许他们科举的,后面还不是言而无信。他们便一致决定,静观其变。
直到当地的官衙张贴了正式告示,又有官员亲自上门,拿出朝廷公文给富商们看,确定他们的儿子可以帮朝廷做事。而且温言相劝,虽然没有官服,但是这官职位同七品,还另有俸禄。若是做的好,可许他们入股朝廷开到商铺。
没有官服倒没什么,富商们都能理解。但是这可以直接入股朝廷生意之事,确实让他们很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