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就算某些人有意见,却也已经无力阻止了。
这次盛知衡人还没回来呢,怎么早早的,朝堂上就因此吵成了这副德行?
有了前车之鉴,姜云瑶觉得,只要皇帝想,他大可以把此事继续瞒着。
等到召盛知衡回归时,一道圣旨下去,纵使届时朝廷上闹翻天,但盛知衡接了圣旨,已成既定事实,其他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姜云瑶思前想后,总觉得皇帝此举大有深意,却想不出原因。
罢了罢了。
姜云瑶叹息一声,只能暂时把满腹疑问抛之脑后。
她本身就不是玩政治的那个料。
不管皇帝到底有什么用意,左右都不会坑害盛知衡就是了。
盛知衡升职加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区别不过就是能官升几级而已。
不过他还这么年轻,就算现在官位升不了太高,以后也还有晋升的机会。
就算熬,他也能把现在跳脚阻挠的那群酸鸡给先熬死!
第438章 后知后觉被摆了一道
等到入秋,确认度过多暴雨的夏季,挖通的运河运行正常,水患得到有效控制后,盛知衡终于要回归了。
朝堂之上吵到最后,也终于吵出个结果来了。
皇帝最后勉为其难,决定给盛知衡封为尚书右仆射,官拜二品。
兼太子太师。
太子太师虽是虚衔无实职,但却是从一品的官阶。
皇帝没能直接封盛知衡为一品大员,有个太子太师的称号,也算勉强弥补回来一点。
原本跳脚着抗议,跟皇帝据理力争的那群官员,最终也捏着鼻子认了。
皇帝总归是皇帝。
他们身为官员,在某些时候能跟皇帝进言对着干,但该服软的时候也得退一步,不能把皇帝逼急了。
比起皇帝当初一意孤行想要直接晋封盛知衡为一品大员的行为,能让他最终改变主意,把盛知衡暂时先摁在二品的官阶之上,他们还觉得是自己赢了呢。
至于那个所谓的太子太师,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
最重要的是,现在太子还不知道在哪儿呢,顶着个太子太师的名号也不过是好听罢了。
皇帝的一双儿女早些时候就失去了踪迹,渺无音讯。
皇帝当初为了蒙蔽太后和太皇太后,对外宣称他们出了意外。
虽然没有详说意外的具体情况,但所有人几乎都默认两位小殿下是没了。
否则的话,怎么可能这么多年都没有任何踪迹?
就连太后和太皇太后都进皇陵了,也迟迟没见两位小殿下露面,十有八九是早已不在人世了。
抱着这个想法,再去看待“太子太师”这个封号,就别有趣味了。
甚至连萧晋荣也连带着得了好处,被皇帝随手封了个太子太傅,都没被当回事。
直到盛知衡带着两位小殿下归来,真相揭开之际,这群人得知真相后的场面,才是真的好看。
不过那是日后的事。
暂时还不知晓这一切的众官员们,还以为他们的抗争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个个趾高气昂的高兴着呢。
甚至还有暗戳戳举办庆功宴小聚的。
这一场无形的硝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算是他们获得了胜利。
这也代表了日后在朝堂之上,他们或许能更进一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此时,还喜滋滋做着美梦的这群人并不知晓。
他们以为的胜利,不过是皇帝计划好的一步以退为进罢了。
*
八月上旬,离京数年的盛知衡,终于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回到了盛京。
皇帝感念于他治水有功,亲自出宫,走上城门相迎。
封赏盛知衡的圣旨,也在城门处当众宣扬。
同时,跟随皇帝而来的两个小一些的轿辇抬上,恭恭敬敬的从盛知衡的队伍中,请出了一对少年少女。
原本惊诧于随皇帝一同从宫里抬出来的,那两个空闲轿辇作何用的大臣们,在见到那少年少女露面之际,心下突然就有了不太妙的预感。
随后,伴随着那少年少女冲着皇帝跪拜,口称“父皇”之时,不祥的预感成真,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被摆了一道的某派大臣们,登时眼前一黑。
皇帝早早就命人在宫中摆好了宴席。
接到盛知衡等人后,皇帝直接率领着众官员浩浩荡荡的进宫入席。
原本还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不知内情的官员们,直到此时才彻底恍然。
皇帝特意备下的这场宴席,何止是为了给盛知衡接风洗尘。
最主要的目的,怕是为了向所有人宣布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的回归吧!
关于太子殿下和小公主这些年了无踪迹的原因,皇帝编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故事。
至于有几个人相信了他的说辞,还真不好说。
不过还是有人,从皇帝那冗长的说辞中捕捉到了一些有用的字眼。
虽然皇帝刻意含糊掉了某些事情,但能猜到些内情的人彼此间都心照不宣。
根据皇帝的说法,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消失踪迹的这几年,竟然都跟在盛知衡的身边。
包括这些年太子殿下的功课教导,都由盛知衡完成。
甚至盛知衡这些年在南边忙碌着治水的时候,太子殿下也全程跟在他身边体察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