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0页

      林泓难以置信,“饿鬼养来能卖钱吗?”
    印光:“……阿弥陀佛。”
    “来这里拜佛的人常会做噩梦。”印光道,“所以我喂它。那些花鬘就是我给它的,不是给佛祖的。这样做也确实少有信徒说朝拜后回去会做噩梦。”
    “那善导大师怎么说亲眼看到你蹲在桌子上吃花鬘?”林泓问道。
    印光皱眉,“我不知道。有我在它不会现身,所以我每次放了花鬘就走了。”
    善导说谎?
    为什么?
    林泓看着他,“那你知道这里有疾行鬼吗?”
    “知道。”印光道,“生前是出家破戒、欺诳求财的人,死后变成饿鬼,杀恶人,啖食不净。”
    出家破戒。
    林泓还在看他。
    印光也测头看向他,有打量的意味,“他来找过你?”
    “对。”林泓道。
    “你身上有晦气,还有……”印光的表情还是很冷,“佛气。为什么?”
    “让我看看是什么……”他抬手并着两指要点上林泓的额头。
    手指却在半路点在了一柄黑色的剑鞘上。
    随着剑鞘看过去,万古川靠在椅子上,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他,手头举着的剑鞘准确无误地在他的手指碰到林泓额头之前挡住了他的手指。
    印光笑了笑,收回手指,“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印光抬眸看向万古川,“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注2)
    由爱故生怖——因为爱所以会心生恐惧,恐惧失去所爱。
    万古川回望印光。
    所以疾行鬼缠上林泓,还是冲着自己来的。
    要恐吓恶人。
    要恐吓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印光闭上眼睛。
    万古川收回了带鞘的剑,冲他扬眉,“那你执着于众生是有爱还是无爱?”
    爱众生,无偏爱,可以是无爱也可以是大爱,是有心也可以是无心。
    佛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时间与空间是为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在一小千世界的一个世界,有六道三界。
    佛陀在三界外。
    执着身是“我”,起心动念皆为“我”,自私自利是为“我相”。佛祖无“我相”。
    与“我”对立,一切有情众生为“人相”。佛祖无“人相”。
    宇宙之间一切现象一切环境为“众生相”,众缘和合而生。佛祖无“众生相”。
    执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守一不生不灭之身,拘泥于时间是为“寿者相”。佛祖无“寿者相”。 (注3)
    心中无执念,不执着于我相,不执着于人相,不执着于众生相,不执着于寿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注3)
    万法皆空,毫无执念,法相宛然,离于爱者。是佛陀。
    而印光于众生有执念,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
    “你提醒得对。破不了我执,证不了无我,”印光笑笑,“我成不了佛。”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一个禅师去救一只蝎子,可那只蝎子居然蛰他,但是他依然去救蝎子,后来有人不解就去问他:蝎子蛰你,你为什么还要救蝎子呢,禅师回答说:蜇人是他的本性,救他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他的本性而改变的。
    注2:《妙色王求法偈》简单粗暴讲:因为有爱所以会忧虑会恐惧
    注3:《金刚经》及净空法师讲解
    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会用心去考虑的
    因为有小可爱提到了,我就唠唠叨叨说一下,给出一个更全面的答复哈
    首先,我也很喜欢那种有仇报仇的苏爽文,像《基督山伯爵》,爱死~
    林泓也和我们一样
    毕竟我们不是佛陀,还没有跳出三界外(这是个人层面的,从自私自利这一点讲,我们有私心,别人对我不好,我也要对他不好)
    但是哈这一个副本它是有些佛教背景的,因为我超喜欢《西游记》,我也寻思着,在众多涉及佛教的小说里,最厉害的不是少林寺的棍棒,而是佛教的智慧
    关于以德报怨,老子也是提倡的(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在成语字典里它也是个褒义词,它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就先不说我们自己要不要践行,当然,学孔子“以直报怨”也是完全ok的,这些都是个人层面的东西
    再关于以何报德,当然是以德报德,
    德和怨是个人层面的,而善和恶对应的报应是大的层面的,是因和果
    佛教本身就是宣扬善的,所谓“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不能把佛陀脱离出了佛教的世界观来看待,佛教的善恶观和我们现在践行的没有太大区别的
    扬善就不用说了,肯定有的
    关于惩恶,佛教的力度挺大的,地狱就是专门为恶人设立的,受尽折磨,下一辈子投胎也不好过
    解释一下,印光度众生,并不是在纵容恶人,而是在恶人受尽恶业报以后,去教化他们,恶业报本身也算一种教化,像当今的牢狱之苦、死刑,让他们以后不再做恶,劝他们向善,完全消除恶,是要让他们从心里就悔悟(和我们当今的善恶观是不相悖的,这是大的层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不恶你就没有恶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