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7页

      沈长瑞他们小心睇了眼沈却。
    沈却说道:“看我干什么,我又不是礼物。”
    沈长瑞几人得了话后这才如蒙大赦松了口气,忙一窝蜂就围到了薛诺跟前,一旁被排挤在外的沈却见状无奈。
    他有那么凶吗?
    第442章 他会守着她,从少年到白头
    离开沈家时已接近子时,除了门前众人提着的灯笼,四周黑漆漆不见光亮。
    沈家众人出来相送。
    沈却和薛诺跟众人拜别上了马车离开后,沈老夫人就忍不住说道:“此一去,也不知长垣将来如何。”
    沈正天冷声道:“不管将来如何那都是他自个儿求来的,是生是死都怨不得旁人!”
    沈老夫人瞅了眼长子,也没揭穿他的嘴硬。
    几个小辈窝在墙角嘀嘀咕咕,沈长瑞朝着沈忠康道:
    “祖父,明天我们能去送大哥吗?”
    “不能。”
    “为什么啊?”
    “你课业做完了吗?”
    “……”
    “我听夏侯夫子说,你年后小测试得了丙下,开课之后就逃学了三次。”
    沈长瑞:“……”
    眼见着自家孙子缩着脑袋灰溜溜地回了府里,沈忠康扭头看了眼已经出了巷口的马车,朝着身旁其他人道:“夜深了,都回去歇着吧。”
    ……
    沈却撩着马车帘子望着身后许久,待看不见沈家众人这才松手收回目光。
    “舍不得?”薛诺问他。
    沈却低“嗯”了声:“我刚才看见父亲哭了。”
    自小到大他从没见过沈正天掉眼泪,在他面前父亲总是巍峨如山严苛从容,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从没弯过脊梁。
    可就在今夜,沈正天叫了他去臭骂了他一顿,打了他两巴掌,等他离开后却一个人躲在书房里抹眼泪。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
    薛诺摸了摸腕间多出来邹氏给她的玉镯:“其实你父亲母亲都挺疼你的。”
    邹氏怕怠慢了她,连夜准备了回礼,将本该给儿媳的东西一件不少的全都给了她,而沈正天虽然嘴里骂着沈却,丝毫没给他半点好脸色,可他们临行前却让邹氏将大房多年积蓄全都给了他们。
    此去南下前途未卜,他们只想将最好的都给了他们,哪怕不善言辞的沈正天也不例外。
    沈却闻言紧抿着唇:“是我辜负了他们。”
    他自幼所受教导便是忠君之事,父亲想要他走的也一直都是如他和祖父一样的人生,可他偏偏选了他们最不愿见他选择的路。
    薛诺见他垂着眼帘语气低沉的样子,靠着他说道:“后悔了?”
    不待沈却说话,她就凑近他脸前,
    “后悔也来不及了。”
    “本来你这么难受,我该劝你若是舍不得他们就留在京城,可我又不愿意说这违心的话,哪怕是你的亲人,我也不想为着他们委屈了我自己。”
    薛诺攀着沈却脖颈,允着他嘴角厮磨,
    “沈公子,你从了我了,这辈子怕都要委屈你了。”
    温热的气息萦绕在颊边,呼吸交缠时,女孩儿轻咬着他唇边软肉,艳丽至极的桃花眼中水光潋滟。
    明明是最自私小气的话,她却说的理直气壮。
    沈却摸着袖中折好的婚书,心中那点儿因离别滋生的难受渐渐散去。
    他低头含着她的唇,手中一勾便拉着她腰身将人撞进自己怀里:“既觉得我委屈,那便补偿我吧。”
    ……
    马车中厮磨痴缠,夜风卷起初春绻思。
    外间马儿扬蹄跑着,车轮碾过地面发出细碎响声,马车摇晃着前行时,金风默默捂着耳朵。
    ……
    二月十一,京郊校场。
    鼓声擂鸣之时,身着银黑盔甲的萧池,与一袭红衣轻甲长发高束的薛诺、沈却齐聚校场,身后是即将随行出征的将士。
    黑压压的人群聚满整个校场内外,马蹄践地和嘶鸣声全是鼓声之中格外鲜活。
    新帝领诸臣百官祝酒祷歌,待到礼毕结束诸将启程离京,新帝也未曾单独与薛诺说过话。
    等领兵出了校场,萧池骑在马上朝着薛诺道:“我还以为他会寻你说些什么。”
    薛诺挑眉:“说什么?”
    萧池勒着缰绳撇撇嘴:“还能什么?如今兵权被我们分走大半,我们离京之后难以掌控,他在京中孤家寡人的,还不趁着你没离开之前跟你卖卖兄妹之情,宽慰几句显示仁厚,好能收买人心?”
    薛诺闻言顿笑:“你怎么知道他没做?”
    萧池不解看她,还没等他开口去问,远处就有马蹄声传来,更有人高呼“长公主留步”。
    薛诺几人停了下来,扭头就潘青骑马而至。
    薛诺微侧着头:“潘统领怎么来了?”
    逼宫之后,燕凌那禁军统领之位便随着天庆帝落败被一撸到底,潘青因是太子近卫,自然得了高位。
    如今禁军上下都由潘青统辖,而锦麟卫那边谢田玉为首,暂时还由安国公管着。
    潘青朝着薛诺行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一锦盒递给薛诺:“微臣奉陛下之命,将此物交于长公主。”
    薛诺看着那锦盒挑挑眉。
    潘青双手捧着锦盒:“陛下说,他不是废帝,您也不是永昭公主,他无法与您保证能做到永不相弃,可至少眼下愿意将江山社稷托付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