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9页

      所谓的好下场是比出来的,跟他们比索额图算不错,但跟陈延敬比,他仍旧比不过。
    陈延敬是唯一一个深受重用,想要致仕都不准的人。从顺治十五年到康熙五十一年他在朝为官将近六十载。
    如果不是他的身体实在扛不住,康熙还不愿意放人。
    虽然很难理解弘晟阿哥的嫡福晋是个汉人,但若是这位的孙女,想想似乎又没那么难以接受了。特别是文臣。
    三阿哥有一句话说对了,弘晟定了汉女做嫡福晋,那些文臣是乐见其成的,甚至不少人到宫门口高呼皇上圣明。
    对比前面几个,弘暹定了赫舍里家的姑娘倒是没引起什么水花。
    弘晖只比弘暹他们小一岁,今年十五,他的嫡福晋是文华殿大学士温达的女儿费莫氏。
    除了这几位嫡皇孙们,还有比他们年长一岁的十七阿哥胤礼,他的嫡福晋是尹德的女儿钮祜禄氏。而阿灵阿的女儿钮祜禄氏则落了选归家另嫁。说是另嫁其实大家都清楚这姑娘嫁不到什么好人家,至少不会是能国公府匹配的人家。
    但没办法啊,谁让她娘的血统有问题呢。她若不是刚好卡在皇上给的那个界线上,别说阿灵阿求情,就是遏必隆、额亦都求情都没用。
    恒郡王胤祺家的庶长子弘时娶了郎中顺岱的女儿戴佳氏,值得一提的是他家年仅十三岁的嫡子弘昂也订了亲,订的是科尔沁乌郎罕济尔默氏。
    说起弘昂无不让人唏嘘。
    老五两口子不做人,从小到大就一直忽视这个儿子,弘昂被他们养的整日阴沉沉,看着就不像是好人。最后还是康熙看不过去,等弘昂六岁直接把人留在了阿哥所。
    说句不好听的,弘昂的那些叔伯对他都比老五对他好。
    得知今年弘时要选嫡福晋,老五当即就上了折子要立弘时为世子。
    弘时可是庶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立他做世子,这让弘昂怎么办?
    好在康熙没糊涂到家,他给弘时定了这么个嫡福晋未尝没有警告的意思。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并没有。
    除了上面这些嫡福晋,康熙还办了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儿。他把年遐龄的女儿年小蝶指给了雍郡王做侧福晋,而年小蝶的那个侄女年熙赐给了八阿哥做侧福晋。另外他还把年羹尧一家子单独拎了出来,从汉军镶黄旗改为正蓝旗。
    也就是说年羹尧从四阿哥的奴才变成了老八的。
    他这样等同于在告诉年羹尧跟老八,他们的事儿,他都清楚。
    年羹尧大半夜拜访老八,不就是想要做老八的奴才跟着老八混,好啊,他成全他们。
    圣旨下来的时候,年羹尧脸色煞白,他求见康熙,然后连宫门都没进去。他又去了雍郡王府上,四阿哥虽然没出来,却让苏培盛告诉他:如今他已经不是雍郡王府的人了,为了避嫌日后最好也别来。
    年羹尧道:还请公公转告王爷,亮工并非三心二意之人,只是恰好八阿哥府就在隔壁,奴才怕过府而不入失了礼数,这才递了帖子。
    年羹尧是汉军旗,哪怕入了旗,汉军旗的人也很少自称奴才,他们一般都是以臣自居。今日年羹尧居然自称奴才着实让人惊讶。
    这也间接证明他慌了。
    苏培盛摇头:大人这番话咱家会帮忙转达的,不过咱家也多嘴说一句,我们王爷最恨的就是三心二意摇摆不定之人,还望大人好自为之。说完他就转身走了进去,并让人关上了大门。
    姐姐不知道啊,年羹尧那表情,能让人笑一整年。
    董鄂清莹一直让人关注着年家的动静,得知年熙被指婚给八阿哥她着实愣住了,等知道年羹尧被划到了正蓝旗,她就知道有热闹瞧。
    正蓝旗原来的旗主是安贝勒岳乐,八阿哥纳了郭络罗氏后,正蓝旗就到了他的手上。年家才划入四阿哥门下几年,现在又把年羹尧这个儿子单独拎出来,只要不傻都知道因为什么。
    菀凝:你也太大胆了,年羹尧的笑话都敢看,我听说他的脾气可不好,万一他恼羞成怒动起手来,你怎么办?
    董鄂清莹不以为意,姐姐莫要小瞧我,我也是练过的。再说了,我可是九福晋,他年羹尧不敢的。
    老八跟老九什么关系?年羹尧只要想跟着老八,就不会对她如何。
    菀凝摇头,你啊,你心里有数就好。
    老九指望不上,这大概是董鄂清莹唯一的乐趣了,菀凝也没打算做个恶人去阻止她。
    说完年羹尧,她又笑嘻嘻的凑过来,姐姐你知道么,如今恒郡王府可热闹了。
    五福晋不受宠,李氏一直把恒郡王府当做自己的所有物,特别是当五阿哥上折子要立弘时为世子后,李氏拽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嫡福晋呢。
    可如今,她最看不上、嘲讽的弘昂被指了个出身高的嫡福晋,她的儿子只是个五品郎中的女儿,李氏差点没气疯。
    董鄂清莹有些幸灾乐祸,明明是皇上赐的婚,她非说是五嫂从中作梗。她在恒郡王府大吵大闹还不算,居然还闹到了额娘那里。你是没看见,额娘的脸当场就绿了。她直接一茶杯砸了过去,让李氏开了瓢。
    董鄂清莹觉得郭常在那一下是想砸在五阿哥头上的,一来五阿哥是皇阿哥,不是她能随便打的,二来,那是她亲儿子,她心里也未必舍得,所以这一下就到了李氏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