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6页

      杨父杨母的死亡是因为两人任性的离去,运气不好遇到了土匪,也与杨元启无关。
    杨父杨母死后,杨元启的悲伤痛哭都是真情实感,不是装模作样,所以才能打动路过的大官,未来的岳父。
    至于继承养父母的遗产,杨元启被过继到养父母名下,他继承遗产岂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所以杨父杨母的悲剧与他杨元启无关,他是无辜的,他也没做什么坏事。
    而后来杨元启得知过继真相并不是如李氏所言那般,他又能怎么办?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责怪自己亲生母亲吧?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啊!
    杨元启在养父母的牌位前说几句道歉的话,然后来一句:“我娘也只是思子心切,并非有意,二老九泉之下得知,还请原谅我娘!”
    要是杨父杨母真的九泉之下听到他这话,怕不是要被气活。
    <<<<<<
    元嘉早上起床,丫鬟连忙过来帮他穿衣服。
    虽然杨父如今就是个小地主,实际上他经商的那些年很是赚了不少家底,不然原剧情中也没法供杨元启读书科举还留下一笔不小的遗产。
    杨父藏着富,但不会亏待自己妻儿,所以买了好几个下人伺候。尤其是杨元嘉这个独苗身边,安排了两个丫鬟照顾。
    元嘉按照原主的习惯,乖乖的让丫鬟帮他穿衣服洗漱,然后带他去找杨母。
    杨母是一个长相小家碧玉的温柔女人,她见到元嘉过来,马上就把人搂到怀里,一口一个心肝儿的喊着:“我的儿,早膳想吃什么?娘让厨房给你做!”
    元嘉学着原主的样子在杨母怀里扭了扭,用可爱的小奶音提着要求:“我要吃桂花糕!”
    杨母立马吩咐丫鬟去通知厨娘做桂花糕端来。
    元嘉发现杨母真的是把他这个唯一儿子疼到骨子里了,他是要什么她就给什么。
    若非杨父是个清醒的,不像杨母这样无底线宠儿子,只怕原主就不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是一个讨人厌的熊孩子了!
    杨父每天都会出门,也不知道是出去做什么了,原主记忆里没有,毕竟谁也不会告诉一个七岁孩子自己出去干嘛。
    一直等到中午的时候,杨父才回来吃午饭。
    他回来的时候还给杨母带了一根银簪子,给元嘉带了一个小糖人。
    元嘉拿着小糖人,看着那惟妙惟肖的小娃娃,感觉跟自己这具身体似乎是有点相似。
    再抬眸一看,就看见杨父给杨母把银簪子插在发髻上,杨母摸着银簪子,脸上笑出了羞涩的红晕。
    他忽然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大灯泡!有点多余……
    元嘉默默的降低存在感,伸出小舌头舔了一口小糖人,甜滋滋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但他低着头,莫名的就是觉得旁边那两人之间的气氛比小糖人还要甜。
    终于等到夫妻俩想起旁边还有儿子,杨母轻轻的在杨父手臂上拍了一巴掌,娇嗔道:“孩子还在呢!该吃饭啦!”
    杨父笑眯眯的道:“好,吃饭吃饭!”
    元嘉已经把小糖人舔秃了,杨父从他手里拿走了小糖人:“先吃饭,等吃完饭再吃这个。”
    元嘉默默的看了杨父一眼,乖乖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开饭。
    杨父有点诧异:“元嘉今天好像特别乖啊!”他拿走了小糖人居然都没闹!
    杨母接口道:“我儿子什么时候不乖了?”
    杨父:“……”娘子睁眼说瞎话的功夫越来越厉害了。“娘子说的对,儿子确实一直挺乖的。”
    元嘉耳中自动屏蔽了两人另类秀恩爱的话语,拿着专用小勺,一口一口认真的吃起了午饭来。
    嗯,这饭菜可比狗粮香多了!
    第1章 农门天骄【02】
    在适应了小孩子的身份之后, 元嘉就按照原主杨元嘉的性子在杨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杨父也跟杨母和他提起说,等明年他八岁了,就送他去县里的私塾读书。
    杨家是没有书本这种东西的,所以元嘉在杨家暂时接触不到这个世界的太多信息, 只大致的从下人闲聊时了解到杨家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小孩子的身份对他来说还是太拘束了, 很多事情都不能去做,就连出门都不能单独出门, 以免被人贩子拐走了。
    时间匆匆而过, 终于到了快过年的时候。
    杨父杀了一头猪, 准备把一半的猪肉和一些年货带回杨家村给自己的爹娘。
    杨母也给元嘉穿上了新衣裳, 然后一家三口和一个老仆坐着牛车去了杨家村。
    杨家村里的人家都姓杨, 都是一个祖宗的族人, 所以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团结。
    杨父虽然搬去了县城里,但在杨家村还有田地, 依旧是杨家村的人。他们一家坐着牛车回来, 路上遇见的村民们, 一个个都很热情的跟杨父打着招呼。
    牛车一直赶到一座青砖瓦房前才停下, 这里就是杨爷爷杨奶奶住的地方了。
    这座青砖瓦房是杨家村最好的房子之一, 整个村子也只有寥寥几户人家盖得起, 而这座房子是杨父当年跑商赚钱后帮自己爹娘盖的。
    那个时候杨父和杨大伯已经分了家,杨爷爷和杨奶奶是跟着杨大伯住土胚房的,杨父给爹娘盖了青砖瓦房, 二老自然不可能放着好房子不住,因此就从杨大伯家搬到了这座青砖瓦房里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