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武皇苦涩开口,“怀英,你瞧瞧朕这些孙儿,有哪个是省心的?”世人都说她心狠手辣,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可真正同室操戈的又是谁呢?倘若狄仁杰没有查出此事,李重俊便是此案最大的受益人,到时候千秋史笔谁会记下他这肮脏的手笔呢?
狄仁杰叹息,他看着武皇那苍老的容颜,儿孙一再相杀,膝下子嗣凋零,天下哪个老人禁得起这样的接连打击?
“还请陛下保重龙体。”狄仁杰温声劝慰。
武皇沙哑开口,“他们都巴不得朕早些宾天,可朕若是真的走了,谁来执掌这偌大的江山?谁来守住社稷庙堂?谁来保护天下万民?”
狄仁杰欲言又止,那个名字呼之欲出,可朝臣们定会有千万个理由否决。最大的那个理由便是——自古至今,从未有公主承继大统的道理。
“那些人忠的是国么?不是。”武皇直接戳破了那些人的虚伪,“他们守的是天下男儿的特权,并非这个天下的安定。崇茂还小,朕就算立他为皇太孙,他如何守住祖宗的基业?太平就算以太后的身份监国,那些人一定会到处散布流言,中伤太平把持朝政,搅得朝堂乌烟瘴气。以太平的心性,她只会还政崇茂,退养后宫,到时候主弱臣强,这绝不是社稷之福!”
狄仁杰沉默片刻,忽然恭敬地对着武皇一拜,“老臣有一计,或可帮上陛下。”
“怀英请说。”
“有些话陛下说不得,但是庐陵王说得。”
狄仁杰提醒武皇,“嫡孙一案,想必庐陵王也想给嫡孙讨一个公道。”
武皇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
婉儿站在武皇身侧,她已经明了,这是武皇在给殿下继续铺路。太平想要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她需要几个领头请命的人。
以狄仁杰在朝中的地位,他的话很有分量;只须庐陵王开口,便能堵住那些李唐旧臣的反驳。
“殿下膝下无子,秦王的生父是庐陵王,庐陵王定然愿意开这个口。”狄仁杰思来想去,李隆基也好,李重俊也罢,皆是残杀亲族的小人,江山若是交到他们手里定是百姓之祸。
公主仁德,由她接管天下十余载是最好的选择。
哪怕知道这一步难如登天,狄仁杰也愿意为殿下请命这一回。
“那些人若能像怀英你这样高义,何愁盛世不至?”武皇眼眶微润,“朕代万民感谢狄公,胸怀社稷,心系百姓。”说着,武皇起身,对着狄仁杰一拜。
狄仁杰惶恐,连忙回礼,“陛下不必如此!折煞老臣了!”
“狄公当得起!”武皇回答。
狄仁杰对着武皇再拜,恳切道:“老臣一定帮陛下办成此事!”
东宫空置多年,庐陵王回宫之后,武皇便将庐陵王安置在了东宫之中。她虽然没有明旨,可她是什么心思,朝臣们已经猜到七八。
当晚,武皇亲临东宫,探望庐陵王父子。
李显一如既往,听见武皇来了,便从床上爬下,惊恐万分地对着武皇不断叩首,哀声道:“陛下饶命!”
武皇看着儿子这窝囊的样子,只觉五味杂陈,“阿显,你还记得当年你父皇为何封你为英王么?”
李显身子一颤,他自是记得的。他自幼打得一手好马球,在马球场上英姿飒飒,颇有将军之风。可是,那些事已经是陈年旧事,年少时再威风又如何,如今他的脑袋掉与不掉,仅在母亲的一念之间。
武皇伸手扶上他的双肩,久违的温情让李显更是害怕。
“陛下……臣……臣若是做错了什么……还请陛下……”
“朕是天下人的陛下,可也是你的阿娘。”
武皇打断了他的话,扶着颤抖的李显坐到了床边,肃声道:“把人带上来。”她话音刚落,两名羽林将士便将李重俊押了进来,跪在了李显面前。
李重俊一见武皇,心虚地不断叩头,“陛……陛下……”
李显瞧这阵势,以为武皇要拿他最后的子嗣下手,哪里还坐得住,刚欲起身,便被武皇再次按下。
“此案阿娘交给你来处置。”武皇说完,拍了拍李显的肩头,命人抬了龙椅来,端然坐在了一旁。
李重俊自忖那一箭做得滴水不漏,武皇突然发难,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穿帮了?
李显瑟然不知所措,看看武皇,又看看李重俊,“臣……臣不知要处置什么。”
“重润之死。”武皇语气虽淡,可仍旧听得出来她的哀伤。
李重俊猛地一颤,“臣……臣什么都不知道……”
“怀英。”武皇不怒自威,只轻轻一唤。
狄仁杰带着仵作踏入殿中,向武皇行礼后,恭敬地对着李显也行了个礼,“郡王嫡子之死,另有蹊跷,还请郡王听臣慢慢道来。”
李显听见狄仁杰此话后,顿时激动了起来,“你这话什么意思!”
狄仁杰低头看向地上跪着的李重俊,“皇孙是想自己说呢,还是由臣代劳?”
李重俊此时面色苍白,背心已被冷汗浸透,“我……我……不知道……”他死死咬定他什么都不知道,存有一线侥幸,若是狄仁杰真有实证,应该早就拿出来了。
“那老臣便代劳了。”狄仁杰说完,便开始陈述李重润的真正死因。
李显的恐惧逐渐被悲怒替代,不等狄仁杰说完,李显便再难忍住,狠狠地掌掴了李重俊一巴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