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7页

      三年前,钟清衡的眼神中充满自傲与高高在上的睥睨,而今在殿试上的钟清衡,眼神沉稳内敛更多一份虚怀若谷的开阔。
    这一次殿试的策题是楚岳峙所出,司渊渟并未插手。
    策题所考乃是唐虞成周的官制、周礼以及秦汉唐宋的法度纲纪沿革和道德同风俗:“帝王之治天下,必有要道。夫何与我共理者不明朕心,诞谩成习,旷官不惭而越局以逞,浮靡相尚而利口惟贤。求其循理奉法忧国如家者,曾几何人?嗟乎!文盛则质衰,言华则行薄自古记之矣。故上下以空文相加遗,而苟且塞责,敷同罔功。巡行遣矣而吏习尚偷,教化宣矣,而士风尚诡。赈恤颁矣,而民困未苏;戎兵诘矣,而挞伐未张;虑谳详矣,而免滞犹多;工费厘矣,而虚詈犹故。束旧章而不守,悬新诏而不遵。求治弥劳,取效弥远,诚不足恃,法不能维,意者朕不敏不明无能风之欤?今天下之广,生齿之繁,彼疆此域之限隔,服食趋向之异宜,道德何由而一风俗?何由而同?子诸生于经、史、时务讲之熟矣,凡有裨于治道,其详陈之毋隐。朕将亲览焉。”
    参与殿试总共两百一十三人,所有进士的答卷皆千字以上,在看完所有答卷后,楚岳峙在钟清衡的答卷上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楚岳峙所出的策题,看似言及许多,但实际上最核心的点在开头已经点出,那便是帝王治天下之道,楚岳峙想要知道的便是这些经历过官学改制之后的第一批新进士,这几年都学到了,思想又打开了多少。
    钟清衡的答卷答得最为全面,他首先提到礼作为教化民众的基础,制定的是民众的行为准则,法是约束民众的武器,先有礼,人不遵,才有法;然无论是礼还是法,实则皆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与手段,故而选贤任能,让能者来完善礼法,并按照皇帝的要求执行礼法极为重要。正因此,选拔以及考核官员才显得尤为重要。
    另,礼法的制定也应广泛听取建议,不断完善修正,但也不能频繁变更,否则官员及百姓都将无所适从。而如若要广纳百言,便应广开言路,即应当开放百姓的言论自由,但也不能让哗众取宠的羞耻言论招摇过市,同时官员虽有固定考课,为避免地方官吏苟且偷安,也应该广泛听取百姓意见。
    在以上几点之后,又谈及了道德水平与社会风气的关联,并以此推出提高百姓的文化水平才能维护好的社会风气,也更进一步谈及礼乐为致治之道,仁义为政治之本,礼法连用虽无改于礼之义,但礼却是为制度、规范、秩序、法式。
    礼法从夏商周三代时期以礼为法,再至秦时期,法出于礼而独立,以致儒、法对立,之后再到汉以后,儒、法再度合流,以礼入法,足可见礼与法将随朝代而产生变化,绝非从一而终,若要有好的礼法,最根本的一点便是以民为本。
    此外,地方上的穷苦百姓,十室九空,他们贫困不堪却投告无门,究其原因便是地方上仍有贪官污吏,需得严惩;不仅如此,还要让百姓的积冤得到伸张,审定判案就该把案情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公开示众,而非掩盖黑暗甚至以权势欺压以及愚弄百姓。
    这一份两千余字的答卷,可以说是字句都答在了楚岳峙最满意的点上,楚岳峙看完后还把这答卷给了司渊渟看,表示若非自己在场并监考,他是真不敢相信这份答卷竟是钟清衡写出来的。
    这世间也许的确有天生心存恶念的小人,但也有些本性纯良之人在经历人世敲打历练后,能幡然醒悟明白这世间的丑恶并愿执笔为剑冲破黑暗。
    治国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而非满足上位者的私欲,更非让上位者狭隘的思想去禁锢百姓,所以才要集思广益,采纳切实可行的治国良思良策,定纲立纪颁布法规法令,让各级官吏有法可依有所遵循,凡为官不正者当以严惩,百姓无冤才能生出吉祥之道,百姓敬爱君主相信朝廷下派的命官,自会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一来一往,如此才能成就太平安稳,君爱民,民忠君敬君崇君。
    而礼法,无论是法家坚持的法制,还是儒家多年来传承的仁义礼智信,事实上只要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就应当取精华去糟粕加以致用。
    钟清衡取得一甲状元之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官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根据吏部此前的官员考课规定,以钟清衡为首的这批进士,都将在三年后进行考核,合格之后再行分配。
    于是宴清八年,钟清衡在通过官员考课后被授为侍读学士,职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凡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可否。
    万寿节是皇帝的诞辰,取万寿无疆之意。
    只是楚岳峙对于自己四十岁的诞辰并不太有兴致,在三月殿试之后便下旨万寿一切从简。
    宫里举办万寿宴,菜肴共四十一道,照例也安排了歌舞表演,但在宴上楚岳峙看都没有看底下歌舞,只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在他身边的司竹溪:“拾喜,你这个皇后做几年了?”
    “陛下,如今是宴清八年,臣妾自然也已做了八年的皇后。”司竹溪总归是顾忌还在宴上,对楚岳峙的称呼以及自称都很是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