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唐松山是第二个回来的,他回来的时候带着王县令,王县令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师爷。
“下官见过大人。”王有才并不知道这位上官找他来是为了什么事,距离上次见到纪总督才过去没几天,纪总督杀人不眨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之后他缓了好几天才缓过来,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几天,这位上官又派人来找他了。
李师爷跟在他们县令的身后对这位大人行礼。
“免礼吧,既然王县令来了,这件案子就交给王县令你处理吧。”见到王有才来了,断案这种事纪原就交给王有才来处理。
“……是,大人。”还不知道什么事的王县令只能应下了,自己去问了。
而让纪原没想到的,这位王县令还会说大燕的话,与那些大燕的商人和牧民交流起来半点障碍都没有,倒是比他这个还需要人翻译的上官强多了。
其实会说燕人话的是李师爷,王有才跟他们家师爷学了两年燕人的话,现在用燕国的话跟燕人交流起来是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问了一圈之后,王有才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王有才走到纪大人的身边去低语了几句,纪原点了点头,说道:“这件案子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处理,本官就在这里看你断案。”纪大人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若是连这么一件小案子你这个县令都断不好,那么从明日起这个安阳城县令的位置就要换人坐了。
“是大人。”王有才顿时倍感压力,但是内心同时也兴起了一股兴奋,他今天一定要好好的让纪总督看看他王有才的本事,让他们纪总督日后对他刮目相看!
相比起那些大燕牧民的气愤填膺,陈时几个都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心下都有些忐忑,只是他们都知道事到如今他们想跑是跑不掉的了。
***
这个时候西北的太阳已经落了山,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但是围观的人都没有走。
赶在天黑之前,阿奇带了几个粮行铺子的掌柜回来,一起带回来的还有几个在粮行做事的活计,以及拉来了几大车的粮食。阿奇让人搬了一袋粮食下来,拿过来给他们大人看,“大人,这是小的从陈时他们租住的屋子里搜出来的粮食,都是发霉的粮食。”
“还有这几位是粮行铺子的掌柜和伙计。”
纪原只是点了点头,看了王县令一眼。
王县令立刻的就明白过来,也过来查看了后,然后指着陈时问几个掌柜和店里的活计,“你们可是认识这个人?他们是否从你们的铺子里面买过粮食?”
“回禀大人,草民认得,他经常到我们家粮铺来买粮食,都是买低价的陈粮。”其中一个粮行的掌柜站出来说道。
另外也有一个掌柜站出来说陈时到他们的铺子去买过粮食,也是买的价格最低的陈粮。
审问了一圈下来,王有才问到了这一批发霉的粮食的出处,原来是一家粮行的粮食在运输的路途中淋了雨,其中有部分粮食就发霉了,他们把这些粮食卖给了陈时。
然后陈时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了这批发霉粮食,又把这些发霉的粮食混入了好的粮食下面,换给了来跟他交换商品的牧民的手上。
若非是今日牧民拦住了陈时的去路,两方的人发生了争执,正好被出来的纪原一行人看见了,这件事就会这么过去了,而燕人这边吃了亏、还讨不回公道,与大陈商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深,当这种矛盾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至于大燕的牧民为什么不直接去跟粮行铺子换粮食,而是因为粮食铺子并不收他们的货物,牧民们只能拿着货物从大陈商人的手里换到他们需要的物品,但是在这个以物易物的过程中,一些遇到了奸商的大燕牧民就会吃了大亏。
但是这些燕人的便宜也不是那么好占的,他们吃了亏就会想办法找回来,打你一顿还是轻的了,把人打死打残都是常有的事,这些大燕的牧民在大陈犯了事他们就跑回他们的草原去,只要他们一辈子留在草原外面不来大陈,就没有人能找得到他们。
从前安阳关没关的时候,这安阳城里比现在还热闹,但是矛盾也比现在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两国之间打仗,非得打到你死我活的原因了,都是日久月累之下的仇恨,才会引发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不过这中间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一旦燕国那边遭受了天灾,当他们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对大陈发动战事,想从大陈这边掠夺他们需要的粮食和物品资源。
现在人证物证具在,这一次不容陈时狡辩,王县令对这个案子下了判定,“陈时你为商不仁,用如此恶劣的手段谋取钱财,差点造成人命损失,今日本官在这里判你赔偿阿木所有的损失,另外还有他的族人看病的银两,赔偿阿木两百两纹银,你可有意见了?”
“草草民不敢。”陈时知道今日之事他再想狡辩也狡辩不下去,只能认了,但是要他拿出两百两他还是不愿意的,抬头看向上面的县令大人,求道:“大,大人,草民的身上没有这么多银两,能不能给小的宽限几日,容小的回去想想办法。”同时陈时的心里想的是,今晚他们就收拾包袱跑路,躲到朝廷找不到他们的地方,这银子就不用赔了。
可惜陈老板的算盘打得好,王县令也不是个傻子,并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当即就喊道:“来人,搜他身看看有多少银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