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页

      正当他举起烧火棍的时候就看见屋内有两个小丫头,缩成一团,看见他吓的瑟瑟发抖。
    “大哥, 你别打我。”
    稍微大点的丫头叫他, 杨烨知道这一定就是李氏找的花姐儿。
    “你来做什么?还躲在柴房。”杨烨冷冷问。
    “姐姐我怕...”此时小一点的抱着花姐儿差点都要哭出声音,这个人太可怕了。
    杨烨没兴趣吓唬一个小孩子收起了烧火棍,“天晚了, 你们住一晚明天再走吧。”
    杨烨转身离开,花姐儿诧异,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留下,她还以为自己很快就要被赶走。
    “姐姐,他会打我们吗?”
    “应该...不会...”花姐儿不确定道。
    厨房里传来的饭菜香气,二人肚子咕噜咕噜的响起。
    “姐姐,我饿——”
    “忍耐下,银姐儿。”
    杨花儿实在是有些忍受,她们已经三天都没吃过饭,横竖都是死,杨花咬牙道:“你等着,姐给你弄吃的。”
    胡银儿乖巧的点头,“我在这里等姐姐。”
    杨烨正在烙饼,抬头时就见杨花儿一脸决绝的站在门口,似乎是要赴刑场的模样。
    “大、大、大哥,有、有吃的吗?”杨花儿磕磕碰碰地说,“一点点就行...”
    杨烨将已经烙好的饼子递给她,杨花儿似乎受到了什么惊吓向后跳了一步:“大哥...我不吃了....”
    “爱吃不吃。” 杨烨将饼子放在灶台上,杨花儿还以为他是要来打他,毕竟她根本就没想到她那个自私的大哥居然会给她吃的,而且还是白面饼子。
    杨烨继续烙饼,又烙了几张饼后才端着稀饭和饼离开。
    杨花儿看到灶台上的饼咽了咽口水,最终走了过去拿起了饼。
    她拿回了柴房,胡银儿瞧见白面饼乌黑的眸子闪亮起来,“姐姐是白面饼。”
    杨花儿点头,两人狼吞虎咽地吃下饼,胡银儿塞着饼含糊不清道:“姐姐,饼太好吃了,难怪大哥那么喜欢吃。”
    胡银儿说的大哥不是杨花儿的大哥,而是她的继兄。
    杨花儿的爹死后,李氏不愿意守寡在加上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生下儿子,觉得没脸,就改嫁给了胡家沟的刚死老婆没多久带着一个儿子的胡林,可是嫁给胡林后,李氏依旧没有如愿生下儿子,生下了还是丫头片子的胡银儿。
    像白面这种金贵的东西也只有男丁胡林的老子胡坤能吃,她们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多看几眼还会被胡坤恶骂。
    李氏因为生胡银儿彻底地伤了身子,以后都不能生,她们母女三人在胡家地位更低,连还口都不行。
    原以为这样的事情只要她老实地等着嫁人后会好点,哪知道前几天胡坤从郡里回来,说找到一份工作,要把她送人还要把银姐儿卖掉,身为母亲的李氏却半句话都没说,听到自己对胡坤的事业有帮助还很高兴。
    杨花儿不肯答应他们就将姐妹二人锁了起来,好在昨天晚上他们都不在,趁机溜了出来,只是出来后她十分茫然不知道去哪,想到自己曾经的家鬼使神差地居然回来。
    好在她大哥没有赶她走。
    到了天亮,杨烨只留她们住一晚,杨花儿只能带银姐儿离开,在离开的时候她还对杨烨说了声谢。
    杨烨瞧她眼睛都哭红了,面上憔悴,一看就是晚上没有睡好。
    “不用谢,这里也是你的家,说什么谢。”
    杨花儿状态不对,两个小孩子一看就是离家出走,不过对方既然不想说杨烨也不会多管。
    杨花儿怔住,她家?对啊,杨家也是她的家。
    杨花儿落下泪。
    她在胡家位置尴尬,对胡家来说她就是个吃白饭的拖油瓶,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被被胡家的人唾骂一顿,说她是白眼狼,吃白饭。
    “大哥,求你救救我,我不想被送走——”杨花儿哭着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说完后心里果然舒服的许多,她没指望杨烨会给她出头,只是想找个人发泄一下,说完了,心里也好受许多,擦了擦眼泪,准备拉着胡银儿离开。
    “等下!”杨烨叫住二人。
    杨花儿茫然回头,不知道为什么大哥又叫她停下,然后就听他说:“这儿是你家,你想住就住吧。”
    杨花儿傻住,一滴眼泪流过面颊她也没有去擦。
    杨烨说完了又去厨房弄早饭。
    杨花儿既然要长住,柴房就不能住,家里西厢房虽然还有个屋子但是一直都是空着的,杨烨道:“屋子你自己收拾。”
    杨花儿手脚麻利,很快收拾好了屋子,杨烨又将棉被给她拿了。
    杨花儿不敢相信的摸着新棉被,她居然摸到了新的棉被。
    “姐姐、我们也可以睡新棉被吗?”胡银儿的世界里,凡事所有好的都是胡坤的,“大哥知道会不会打我们?”
    “不会!”杨花儿铺着棉被,信心满满的道:“你大哥打不过我大哥。”
    胡银儿眼睛发光:“真的吗?”
    杨花儿点头。
    大哥以前对她也不太好,总是使唤她干活,虽然不知道这次大哥为什么要帮她。
    可生活还能更坏吗?
    “烨哥,我打听清楚了。”福子道:“胡坤不知走了谁的门道,要去县衙当差,村子里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