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戏明 第470节

      由于试卷和答卷都是考生们自己出钱买的哪怕是落第了也能让考生自己领回去不少人或是舍不得自己花钱置办的答卷或是想看看自己卷子上有没有考官点评纷纷到指定衙署领回了自己的答卷。
    不少人看到自己第二场或第三场的答卷获得了考官点评,只是第一场发挥得不够好都准备回去卯足劲和八股文死磕到底。
    后来不知是谁发现自己的卷子上居然有一行比较稚气的笔迹后头加的还是东宫的印玺,登时睁大了眼,忙跟旁人分享起这个惊喜。
    很快地大家都开始问周围的人有没有拿到太子的点评。
    虽然数量不多,但真的有!
    考生们研读完太子的点评发现这些点评虽然说得不那么文绉绉,但都能夸到点子上。拿到太子评语的考生都激动不已,他们寒窗苦读为的不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吗?
    原先他们以为太子才八九岁入贡院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没想到太子不仅为他们换了难题还认真看了答卷!
    太子最喜欢点评的居然是判语题而且每篇有太子点评的评语写得确实都很不错说明太子居然真的能看明白!
    所以,太子喜欢刑律方面的人才?
    不少人都有些意动。理论上来说大家的判语课上都要学《大诰》之类的刑律书但由于备考时间宝贵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钻研时文写作自然便不会花太多心思在第二场、第三场上头。
    既然太子喜欢,他们平时须得多研读一下才是!
    毕竟太子如今已经这般贤明,再过几年怕是就能参与朝政了,到时候他们要是真考上了说不准能到太子身边一展所长!
    大明对继承人的选择是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基本没什么皇位纷争,皇帝与太子之间也鲜少相互猜疑,顶多只是不那么亲厚罢了。像当年太宗皇帝整天想打仗,留在京师监国的便是仁宗皇帝,而且监国的次数不是一次两次!
    他们如今这位陛下并不是喜怒无常的人,性格十分仁厚。如果他们将来有幸成为左右春坊官员,旗帜鲜明地帮太子做事并不会让他们陛下不喜。
    这一刻,拿到太子点评的考生看着卷子上的评语,心里都有了一个新目标:他们得尽快考上,以后争取能为太子做事!
    先从每天多了解一点刑律知识开始!
    也不知是不是王小神童知晓了他们的决心,一份名为新报的报纸在殿试前夕悄然面世,与它一起同时面世的还有坐落于京师各个角落的书报亭。
    书报亭曾经被誉为“城市衣襟上的鲜花”,那一张张薄薄的纸,曾在昏暗蒙昧的年代让更多人听见了那一声又一声近乎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曾在文化匮乏的年代把无数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带入千千万万家。
    真正的富足不应该只有酒肉满桌,还应该有精神上的满足与提升。
    新报该走的流程早就走完了,文哥儿在进贡院前把事情就已经安排下去。
    忙活完监考和阅卷的事以后,文哥儿便找了个休沐日领着小伙伴们去验收成果,顺便把这当成是一次聚会。
    整个新报运作最重要的是活字印刷作坊,这个坐落于张老道的道观附近,诸多工匠忙活了一整个月才把文哥儿敲定的常用字打造出来,剩下的非常用词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现补。
    要是出了什么技术上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去找张老道他们这些专业人士来解决。
    李兆先这个在工部混的人看得最仔细,旁人都觉得六部之中工部排最末,可他却觉得在工部干活很有意思,尤其是每次跟文哥儿聊过以后更是觉得这些活儿格外有意义。
    李兆先还亲自坐到两个转轮之间,试着学作坊工人那样转动转轮找字。
    文哥儿觉得这个画面很不错,让周臣他们帮忙给画下来。
    唐伯虎也一起跟来玩耍,听文哥儿这么说后捋起袖子说道:“为什么不让我画?我也能画!”
    文哥儿故意道:“梦晋他们去过敦煌以后画技越来越好了,你怕是比不过他们去!”
    唐伯虎春风得意地浪了几天,最听不得的就是“你比不过他们”这种话,马上转头对张灵他们说道:“来,我们一起画。”他还让李兆先且坐在那儿不要动,好好当他们的作画工具人。
    文哥儿哈哈一笑,对李兆先说道:“不如师兄你顺手排篇老师的文章,亲自试印出来带回去给老师看看吧。”
    李兆先闻言有些意动。他知道李东阳不太喜欢他去工部,他是个孝顺儿子,也想让李东阳开怀开怀。
    于是一行人要么选字排活版,要么摊开画纸作画,要么坐在一起吃喝闲谈,快快活活地消磨了半天。
    李兆先这个生手还真把李东阳一篇得意文章给排出来了,并亲自体验了一下如何进行活字印刷。
    “还真的挺便捷。”李兆先看着印出来的文章夸赞道。
    文哥儿笑道:“排都排好了,多印一些拿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也算是给新报预热一下。”
    中午由徐经这位新社新成员请客,徐经腰包鼓得很,非常阔气地让大伙随便吃,不要担心把他吃穷。
    大家得知他不仅祖上曾经阔过,现在也还特别阔,都化羡慕和嫉妒为力量,特别不客气地宰了他这狗大户一顿。
    文哥儿对徐经这位新成员也抱有十二分的欢迎,有这么一位大户在,以后有什么计划缺投资可以找他。谁会不喜欢活动的钱袋子!
    徐经迅速融入到新社这个大集体之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组织温暖。
    得知文哥儿的新报以后,他更是询问文哥儿能不能授权他在南直隶开设新报分社,他让家里比照着京师这个模式来,从印刷到铺货他们都可以雇人去做,只要他们能第一时间拿到底稿,马上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回江南印刷。
    到时候江南的读书人也能第一时间读到新报了!
    可能发刊时间会慢上几天,但总比对新报外发售后再送回江南要快很多。
    最重要的是,全部花费由他们家负责,不用朝廷出钱!
    文哥儿没想到徐经这么积极主动,既然朝廷不用花钱也不用出人,只需要出个底稿就好,他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只是第一期已经赶不上了,徐家那边大概得筹备三两个月吧。
    徐经喜滋滋地道:“我这就写信让家里开始筹备。”
    江南分社还得从头开始准备,文哥儿便先投入到新报第一期的发售工作中。
    作坊这边准备好了,报刊亭也铺开了,第一期新报的内容也在詹事府的共同努力之下正式整理出来。
    文哥儿回到詹事府后翻看完王鏊他们选出来的八版内容,稍作排版便打算拿去下印。
    王鏊笑着调侃:“你这个创刊人可是一篇文章都没选。”
    选稿期间文哥儿被关在贡院里头,根本没机会参与。
    文哥儿拿出李东阳写的创刊语辩驳道:“怎么没选,老师这篇文章可是我亲自求来的!何况您和老师他们的眼光我有什么信不过的呢?我以前学写文章都是从你们的文章学起。”
    王鏊朗笑道:“那你忙去吧。”
    文哥儿把整理好的内容送去下印,还往李东阳的文章旁添了张图,画的是李兆先坐在两个大转盘之间选字的画面。
    这图选的是周臣画的那幅,倒不是说周臣最有灵气,而是他用最简单的线条勾画出了最丰富的画面。
    唐寅因为自己的图没被选上很是不满,表示文哥儿痛失今科状元巨作,一定会后悔的!
    文哥儿笑道:“不算痛失,等你考了状元我肯定给你来一期专题采访。”
    唐寅也就是说说而已,听文哥儿这么一说也乐了。他跟着文哥儿了解过报纸的内容,自然也知道采访是怎么回事,当即一脸傲气地说道:“到时你想采访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就,很有点“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味道。
    众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殿试前一天,一大早各个大街小巷就响起了新晋报童们“卖报,卖报”的清脆吆喝声,对于这份能够自己赚零花钱的工作他们都非常喜欢,开心地拿着报纸边跑边喊,到了人多的地方还齐齐唱起了《卖报歌》,引得不少人纷纷驻足聆听。
    连没有去接送报活儿的报童也学了几句,兴致盎然地跟着唱。
    朝中百官或多或少都听过新报的名头,现在知道新报终于正式面世了,自然是第一时间让人去买一份回来。
    还有一些早前已经预定了的就更轻松了,直接等着报童送报上门就好。
    一整个清晨,所有的书报亭和报童们都很忙碌,竟是把第一期新报全部卖了出去。
    还想买的话只能看看预订人数能不能在第二期新报送印前达到加印要求了。
    达不到就不印,人新报就是这么任性!
    有些来得晚的读书人只能看看书报亭里头有没有别的自己需要的书。
    到了中午,街上吃饱喝足的闲人多了,书报亭还展开一项读报活动,没买到报纸的人也可以过来听听报纸上都写了什么。
    这些守报亭的人以及读报人有些来自社学、有些来自养济院,其中许多人要么家中没田没地没有亲人、要么是亟需攒钱继续完成学业。
    文哥儿从小与他们接触得多,入仕后自然也信守诺言多给他们找活路,只要肯学肯干总能攒到钱的!
    经过文哥儿这么一操作,京师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知道了新报第一期的刊行。
    唐寅他们这些准进士们更是人手一份。
    以后可以不买,第一期总是要买的。说不准以后有人重金求购都求不来!
    作者有话说:
    文崽:新报第一期正式发售!
    群众:新社竟还把持舆论,恐怖如斯!
    文崽:?
    第398章
    别说考上进士了便是只考上了举人,那也是不太差钱的,有的是人爱往他们身上“投资”。既然兜里有钱,大家便都买了份报纸读个新鲜。
    一读之下众人就发现这新报的来头很了不得。
    看看这题头的“新报”二字那可是当今圣上御笔亲题的!
    御笔亲题的字你不得买一份收藏在家里?!
    还有这创刊语乃是大学士李东阳写的。西涯学士新作你都不读,你还想读什么?不知道人西涯学士算是当今文坛领袖吗?便是你高中进士接下来想考庶吉士留翰林院还是得看他的意思!
    买,必须买!
    让我看看哪个读书人手头没有新报!
    这你都没买着,还是赶早回家种地去吧别想在京师混下去了。
    对朝中百官来说,这更是一项再轻微不过的支出。都当京官了不至于连这点钱都掏不出来。
    哪怕自己懒得看,买给家中子侄长长见识也是好的。这些文章可是詹事府把过关的,詹事府那可是状元探花扎堆的地方,能入他们眼的文章能差到哪儿去?
    总比让他们去看那些个闲书好!
    比起这些官场中人和准官场中人的考量前去听报的百姓们反应就更直接了:“别念前头那些有的没有的再给我们念念那个《笑林》别人讲根本讲不清楚咱想听听报纸上是怎么说的!”
    所谓的《笑林》就是笑话专栏。自古以来爱戏谑的文人都不少,魏晋时期便有人编纂了两卷《笑林》收集了不少文绉绉的笑话隋唐时期也有《启颜录》《谐噱录》到了宋代印刷业飞速发展更是涌现了一大批笑话文集。
    光是热心群众编的各种东坡笑话就出了好几本!
    据传明末历史同人小说写手冯梦龙读完这些东坡笑话集后如获至宝,兴致盎然地将那些段子统统编进自己书里!
    所以说,笑话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茶余饭后必备的乐子。
    有不少人就是听别人说起新报上有个笑林专栏,才特意跑过来让读报人给他们念的。那些转述的家伙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自己先笑场,他们还是来听原汁原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