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有不少将领不忍见百姓遭屠戮,只能出城救援,但城外百姓也只能安置在城内,给本来就不够充足的物资储备带来了更大压力,而朝廷表示这是边关将领自作主张,国库也没有更多的粮草,只能靠将领自己想办法了。
很快,边关传来渭州守将战死的消息,北胡人占据了渭州城池,朝廷上下一片哗然,没想到战事竟到了如此地步。之前以为北胡人只是想掠夺物资好抵抗雪灾,没想到竟然包藏狼子野心,占据了他们的城池。事态一触即发,俨然已不是之前可比。
京城乃至全云梦百姓,都开始纷纷指责朝廷大臣,认为将士们在前线浴血杀敌,朝廷却不管他们的死活,才酿成如此大祸。
太子主持朝臣商议后,一纸诏令传到了□□,令其即日出发,将北胡所占领的渭州城池收服,并要其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完成,该贬为庶人、以此谢罪。
第82章 身世9
此令一出, 百姓无不哗然。
沈初尤其不满,“他们不会嫌吃相太难看了点吗?自己惹出的烂摊子, 让你收拾就算了, 还摆明给你挖坑想拿你顶锅。”
李狄倒不是在意这个,“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能把我除掉的话,做事难看点也无所谓。等到坐稳后,想要笼络民心也不是难事。”
“只是, 这一去至少要数月之久,你眼看临盆在即,孤却不能看到孩子出生了。”说着不禁流露出一丝遗憾和可惜, 看起来还莫名有点可怜。
沈初心里有些担忧, 觉得李狄此行危机四伏,不仅要面对北胡的侵犯, 还要应付背后的暗箭, “要不我跟着你一起去西北?”
李狄:“说什么傻话。西北苦寒,边关战事险急, 你就乖乖待在京城, 等我凯旋归来。”
沈初:“可我总觉得可能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李狄细密温柔地亲了亲他的额头和脸安抚他, “不要多想, 你现在最重要是把孩子平平安安把孩子生出来。”眼神却不禁变得黯沉。
最近太子一派动作频繁,宫内形势也不怎么乐观。孙太医暗中给他传递消息过来, 说天子身体状况每日愈下、也查不出症结所在, 照此下去, 能再坚持数月已是万幸。
当然,朝中文武大臣都还不知道。现在内忧外患、局势紧张,没人敢向外透露天子真正的身体状况,即使是太后,也选择了在佛前抄经供奉,没有对朝内形势多发一言。
沈初很不喜欢这种身处漩涡之中却看似平静又无从着力的感觉。即使毛团给他的怀孕状况加了BUFF,但身边人还是把他当作珍贵易碎品,干什么都束手束脚。
不久,李狄带领三万禁军向西北边关出发,但后续粮草还是个问题。朝廷虽然想了办法,但远不足以解决问题。
沈初连夜写了奏折,提请用盐引向江淮盐商兑换粮草,这盐引不仅可在江淮一带售盐,还可售至西北乃至西域、北胡。只要此令一出,西北守军的粮草紧缺情况就要缓和许多。
他将折子递到了中书省,又亲自去拜访了吕相几次。但中书省虽然早将折子递到了太子案头,却被搁置一旁,过了几日也无消息。
前线却是等不起,沈初心急火燎,只能想尽办法入宫求见太子,但也被各种理由挡回。他只得一方面争取吕相等人的支持,一方面通过云王、苏瞻和长乐长公主的关系,继续求见太子,但太子摆明不想见他。
······
千里边关之外,李狄到了渭州后,迅速整饬守军,一鼓作气向北胡军队发起攻击。北胡人一来慑于李狄的余威,再来也为避其锋芒,以免己方伤亡过重,没有正面迎敌,稍作抵抗后便弃城后退。李狄率军追击十数里,斩敌上百,不宜深入,便退守渭州城。
但城里已被掳掠一空,几乎是废墟一片,到处是残垣断壁,焚毁后的余烬,也不剩什么东西了。放眼望去满目悲凉,将士们无不心中哀戚。
很快,不少衣衫褴褛、满身狼狈的百姓们闻风而来,自发收拾起自己的家园。虽说渭州城不是很安全,但大家都不肯轻易放弃离开,而且百姓们对李狄也很信重爱戴。
只是城中无丁点余粮,守军粮草本就不充足,但又没法眼睁睁看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们饿死。
李狄在城中扎营,冯京此行随军任监军,负责辎重粮草后备一应事宜。将扎营事项安排妥当后,到李狄帐中寻他道,“如今粮草紧缺,供将士只够半月有余。但城中百姓有千余,都是幸存逃出去后又听到消息回来的,几乎都无口粮。”
李狄眉目紧锁,声音冷肃道,“将士们的职责便是守家卫土,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岂不是舍本逐末,只能挪出部分口粮供给百姓。”
冯京:“但有暗探来报,这很可能是北胡人的阴谋,故意将这些百姓驱逐到城内,用来消耗我们本来就不够充足的粮草。”
李狄一边查看西北一带的舆图,修长的手指在上面轻轻叩击,声音没什么起伏道,“已经不能算是阴谋了,摆在明处的,不管是不是,我们都没法看着百姓饿死。”
“但如今粮草本就不够,免费赈济百姓一来可能引起部分将士不平,再来也可能滋生百姓怠惰心理。将其中年轻的百姓编入队伍,让寻常帮助做点巡逻、整饬城池之类的杂役换取口粮,妇女也可做点补洗之类换取。家中人丁数目多的,不够部分可以赊记,来年开春后开荒抵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