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9页

      这倒不是说贾敏这个小姑子有多难缠,主要是婆母偏爱,许多珍玩都送入了贾敏的闺阁,贾王氏眼睁睁得看着,却连摸都不能摸一下,心里岂能不记恨?
    在她看来,贾敏迟早都是要嫁到别人家里的,婆母的私房都应该是他们二房的。
    但这些想法,她只敢藏在心里,在婆母贾史氏的面前,是丝毫也不敢表露的。
    再则,贾敏生性聪慧灵巧,性子难免清傲,从心里就不大看得上大字不识几个的二嫂子。
    那时候她年纪又小,不会遮掩心思。
    贾王氏又不是个受气包,贾敏不喜欢她,她又岂会喜欢贾敏?
    两人本就是有旧怨在的,偏今日替贾敏报丧的人扰了她的好事,让她心头更恨。
    不多时,贾赦等人都来了,鸳鸯又把事情说了一遍,引得贾史氏更是悲从中来。
    贾赦与贾政也陪着哭了一场,众人便商议去扬州奔丧事宜。
    不必多说,整个荣国府里,无论是身份还是才干,只有贾琏一人可以胜任。
    甄氏倒是一万个不放心贾琏出门,去的还是那烟花扬州之地。
    但男人总是要多经事的,她纵心里捻酸,也不会阻拦他就是了。
    出了贾敏的事,贾王氏求见元春的事,算是不了了之了。
    也幸好她没去,此时的忠敬王府各处人心惶惶的,她若是去了,元春还真怕她又给自己添了什么乱子。
    距离凤姐儿的立后大典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先王妃贺氏也已经停灵许久,她们这些姬妾却迟迟盼不到圣旨,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不禁忧心忡忡。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吴侧妃才开始后悔往日里对凤姐儿的针对。
    那个时候,她是有子的侧妃,凤姐儿却是根基未稳。
    但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呢?
    元春抱着个大肚子,人已经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她心里也是十分忐忑,不知道自己先前用刘嬷嬷递的投名状,在凤姐儿那里能换来几许价值?
    而比圣人的潜邸旧人们更着急的也不是没有。
    比如:先王妃的母族,贺家。
    虽然从凤姐儿的父亲王子服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的时候,贺家人便知晓,日后太庙排位,王皇后必然是要在自家女儿之上的。
    但这种事情,太祖朝已开了先例,怪也只能怪自家女儿不争气,没撑到圣人登基册封后位之时。
    既是已让王家占了先手,他们也只得认了。
    但自家闺女都停灵这么久了,究竟要如何安葬,圣人总得给个准话吧?
    贺家本就是文人清流,稍稍走动了走动,便有言官御史在朝堂上提及了此事。
    既然有人提了,圣人也不能当不知道,当即就下旨追封贺氏为皇后,着礼部拟谥号。
    又因圣人刚刚登基,皇陵还未曾开始修建,贺皇后的棺椁只得先寄存入皇觉寺中,待他日圣人山陵崩塌,夫妻合葬。
    既然已经追封了贺氏,潜邸中的其他人旧人也不能再这么晾着了。
    在贺氏的棺椁抬走没多久,便有圣旨下降,给吴侧妃、元春等人册封了份位,命她们择日入宫。
    吴侧妃封了淑妃,赐住长春宫;贾姨娘封为贤妃,赐住翊坤宫;胡姨娘与郎姨娘分别封做了婉嫔与仪嫔;其余人等,皆为贵人。
    被无限期禁足的葛氏,这回也沾了光,被放了出来,让郎氏如临大敌,命人时刻看紧了徒源,以免葛氏借机与他有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人的册封都是圣旨,唯有元春是皇后懿旨册封的。
    元春品着她分到的宫殿的名称,缓缓地笑开来。
    翊坤宫。
    ——翊者,辅佐也。
    既以“翊坤”二字为居,她自然是要好好辅佐皇后的。
    凤姐儿接了她的投名状,让一直以来都如履薄冰的元春,终于松了一口气,连气色都好了几分。
    伺候元春的那嬷嬷和抱琴等人,见她终于开了胃口,能吃进益补的汤水了,喜得纷纷念佛。
    而已经随着凤姐儿搬入坤宁宫的陆嬷嬷,却对凤姐儿接受元春的投诚之事十分不解。
    “主子,贾家人素来不安分,娘娘又何必给他们机会攀扯娘娘?”
    凤姐儿笑道:“贾家长久不了,贤妃却是个聪明人。一个无依无靠的聪明人,自然知道怎样才能更长久。”
    只要她地位稳固,贾元春就绝对不会背叛她。
    万一哪一日她落魄了,也不多一个落井下石的。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已经可以更新了。决定今天晚上先发五章,明天把存稿都放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柚可爱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5章 王熙凤(四十六)
    原配也追封了, 潜邸旧人们也都有了份位。圣人便想着:这下,总算可以腾出手来,收拢前朝了吧?
    可世事总是不那么如人意。圣人想尽快从后宅之事中解脱出来,尽快把握住朝中的权势, 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天子。可前朝却有许多人, 一直盯着圣人的后宫。
    众所周知的, 因着圣人做皇子的时候, 在老圣人面前排不上号,除了王子腾这个意外,也没有哪个朝臣想着将家中女儿送进六皇子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