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9页

      “嗯,弋阳王君帮我找了许多人来试验。”明明是好消息,温夕桦说话的声音却仍然低落。
    温茹见状,不由得蹙眉:“你不是最想要做出这个吗?缘何不开心?”
    温夕桦听出温茹话里的关切,鼻子一酸,倾身,忽然将温茹的腰身抱住,哽咽着说:“我不敢,堂姐,我不敢,若他当真不是我父亲,我怎么办?”
    第70章 传闻,帝王驾崩,丧钟会……
    温茹抬手将温夕桦反抱住,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她其实是无父无母长大的,但做的偏是编剧的工作。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剧本里,父母亲情大都是避不开的元素,为了能共情,她仔细观察和琢磨过什么是父母亲情。
    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温茹发现,亲情比爱情复杂得多,关于爱情的话题,人们的意见很容易一边倒,但关于亲情的话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意见。
    为了工作,她简化了亲情的概念,将它分成了生恩和养恩,且生恩不及养恩大。
    这样就简单多了,有生恩有养恩的开启模范家庭模式;有生恩无养恩的开启责任模式;无生恩有养恩的开启感人至深模式;有生恩但有养仇的开启孤儿模式。
    靠着这样的规则,在写剧本的时候,她很少犯错,穿书之后,温年月和温家对她的温情,感动了她,她将温年月视为亲生母亲,将温家视为自己的本家。现在想来,这种感动,其实并不够渗入骨血。
    但这么多年,这种将亲情扁平化管理的习惯已经刻在灵魂里,改也改不掉。
    在温夕桦这件事里,若是她,她大抵会毫不犹豫地开启孤儿模式,毕竟十多年里,崔氏一心将自己囚在佛堂,明知自己的女儿在府中受尽鄙夷和发难,他却始终不闻不问,抱着对温夕桦身世的怀疑,干脆不认这个女儿。
    在温茹看来,崔氏都不认,温夕桦还有必要纠结吗?
    偏偏温夕桦就是在意,她一直执着,想验证给崔氏看,她就是他的亲生女儿。
    行,每个人都会在意自己的来处和去处,验证便验证吧,可这时候,温夕桦偏偏胆怯了,生怕验证结果当真不是,崔氏更不要她了。
    有必要吗?
    温茹不明白,但她想,这也许就是做人的复杂之处。
    “结果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糟呢。”温茹斟酌着开口,“三婶流浪花丛,但也不过就是在府里和外头那些红楼绿馆,府里小厮们管得严,府外的小倌们怕惹事,他们的防范都做得极严谨。”
    温夕桦低垂着眉眼沉默,温茹所说的这些,都是她从前安慰自己时说腻了的。
    可不是说血缘亲情有感应的吗?若她当真是她父亲亲生,为什么,崔氏却能对她的存在视若无睹?
    她既怕验证了不是,她当真是一个父不明的低贱种。
    也怕验证了是,不知道怎么对待崔氏对她这些年的冷漠。
    温夕桦在珩雪院留了下来,不言不语地老实待在珩雪院的偏房,连她最喜欢的药草也不碰了。
    傅寄舟看温夕桦这副丢了魂的样子,不好再跟她计较,谨记着自己身为堂姐夫的身份,好生叮嘱谷昉多照看她一些。
    温茹忙于手头的事,一时也顾不上她。三天时间,她将丰洲温家商铺打压程王商铺的资料一一整理好,做成一副模板,送给其他皇商,尽等着她们有样学样,将程王的产业全部吞干净。事成之后,按约定,她们将会把所得之利分一成给温家。
    温茹估计,填补上温家的损失之后,应该还有盈余。
    等温茹把这些事都做好,就离这个月的十五家宴只剩下两天了,温茹担心自己离府之后,温夕桦更难迈出这一步,便不由分说地将人拖去了西府。
    傅寄舟有些怵西府,但是又不愿意让温茹一个人去面对西府的麻烦,只能硬着头皮跟着。
    三人带着几个侍从,一路直奔温家老三的后院,在半路上,她们还撞到了二婶温年星。
    原本温年星是要流掉孩子的,但她同大夫约的时间刚到,便听了些风声,鬼使神差地将孩子留了下来,此时见温茹过府,脸笑得花儿一般。
    “锦衣啊,这是去哪儿?”温年星眉眼带笑,眼底却闪过一缕精光,“夕蓝那丫头的事多亏了你,锦衣这样的好本事,往后当了家主,温家定能更加堆金砌玉,发扬光大,锦衣说,是不是?”
    她在试探温茹。
    温茹恭敬行礼,垂首的时候,眸光闪了闪。
    傅寄舟在一旁扯了扯温茹的袖子,偏过头,在温年星看不到的地方,朝着温茹扁了扁嘴。
    他不高兴,哪怕温茹迟早要腾出嫡系嫡女位子,他也不高兴。温茹还没走,他不喜欢任何人惦记温茹的东西。
    “温家百年门楣自然会传承下去,倒是二婶如今是双身子,还是要注意些。夕蓝耐性不好,容易被有心之人怂恿,这才吃了大亏,二婶若是这次能一举得女,往后两姐妹有商有量,二房一定能更立得住些。”
    没听到想听到的,温年星脸一沉,拂袖离开,背影都带着一股生气的意味。
    “别生气了,我们不是为了四妹妹的事儿来的吗?”温茹揽住傅寄舟的腰身,低声哄他,“母亲不会过继别的孩子的,她还想要孙女呢,你忘了?不过这孙女,我一个人可不行,你也得多记在心上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