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页
江家人来找李红枣算账,闹那么大动静,他们都听见了,自然有一番感慨。
阮秀哪里不明白这些小子的心思,有些好笑。
清哑进了东院门,熟悉的景象扑面而来:干净的小路,路尽头的房屋,屋周的树木竹林,屋前的菜地被遮住只露出一块边角,还有屋前面的水流等,霎时觉得宁静归心。
看见巧儿和郭俭向前飞跑,她也拎起裙子小跑。
阮氏没有阻拦。
到家了,总要松泛些。
听见动静,好几条看家狗迎上来,又叫又跳,围着清哑姑侄打转,摇头摆尾的,还伸舌头到处舔。巧儿和郭俭一点不怕,清哑忙抬高手臂,生恐被它们舔着了。
“狗!别讨嫌!”蔡大娘赶了出来。
“外婆,我回来了!”郭俭大喊。
“哎哟,我的乖乖!怎么才待了这几天就回来了?”蔡大娘冲他张开双臂,接他扑进怀,一面笑着问。
“想回来就回来呗!”巧儿煞有介事地说道。
蔡大娘听了呵呵笑,看向清哑,还有后面的阮氏等人。
“大娘!”清哑微笑叫她。
“累了吧?怎不坐船来家,要走路过来?”蔡大娘奇怪地问。
“坐僵了,想活动活动。”清哑道。
“哦!那是,这么老远呢。快回去歇歇。”她冲大家招呼后,又对屋里高喊,“朱顺媳妇,东家回来了!快准备着,叫她们烧热水,去园子扯些菜回来煮饭!”
朱顺媳妇高声答应,带着几个媳妇就忙开了。
郭大贵成亲,郭家全家都进城去了,西坊那边交由郭里正管理,下面又有大小管事头儿,十分稳妥;东院这边则托了蔡大娘看守主事。
当下,大家进去,各归各屋。
等小船将行李运送来,又忙着整理。
清哑带的东西最多,因为她打算在家研究织毛巾,在城里搜的许多资料和相关书籍等都搬了回来,一一归类摆放。
郭大有来家后,去西坊将织毛巾的机器都搬了出来,找了几个心腹来,全敲散了,劈成木柴送进厨房当柴烧。清哑也将收藏的相关图纸翻出来一把火烧了。从此,底稿就存在兄妹俩的脑海里。
唯一留存的一台机器放在后院清哑屋里,方便她研究。
郭大有要改进机器,也来这里。
从此,兄妹二人就一心钻研毛巾。
三日后,冬儿等几个研究小组的女工也都回来了,还带了郭大全口授、郭勤写的一封家书给清哑。
第317章 封坊
信中说,蔡铭劝说失败,夏家不肯放弃,并坦诚要纳清哑做妾。
这是郭大全行事细心之处:这件事韩希夷早就警告过了,他进一步向清哑肯定,让她和家人有个渐近的接受过程,省得到时突然说出来承受不了。
果然清哑看信后并未太难受。
她绘了半天图稿,觉得眼睛很累,便放下信走了出去。
到前院,见蔡大娘正和一个媳妇提着篮子去园子里摘菜,她便也跟了去。冬天到处都萧条,只剩下菜园里生机最旺,耐寒经霜的青菜好吃看着也养眼。
“哎呀别过来,看脏了鞋!霜冻才化,地上潮的很。”蔡大娘见她跟进来忙阻止,又看着她笑,“菜园子有什么好玩的,你跑进来!”
清哑便停住脚,站在篱笆墙边看她们摘菜。
砍了一篮子青菜,又砍黄心菜。
清哑道:“大娘,拔些水萝卜。用水鸭炖汤,再做一回萝卜糕。”
蔡大娘笑道:“嗳,好!”
又笑道:“这么爱吃萝卜。昨天不是才吃的。”
清哑笑而不答。
她也知道就算她不说,蔡大娘也会拔萝卜。冬天就这几样菜,不吃这个吃什么。她是看那萝卜缨长的绿莹莹的,下面的萝卜有些半截冒出土,水灵灵的挺可爱,觉得口齿生津,忍不住就叮嘱一声。
这里的作物庄稼种植不带一点取巧,前世的没法比。
但是,她在城里和乡下两头奔波后发现:在城里吃的菜不如家里鲜甜。城里买的菜是百姓早上从地里摘的,从离地到下锅都过了半天了,总有些干缩失水;家里则是从菜园摘回来洗完就进了厨房。菜蔬的鲜嫩灵气半点不失,怎能不好呢。
她想着这些,心情很好,努力挣钱为的就是过这样田园生活。
前世城里人都说向往田园生活,若真让他们下乡,相信没几个能熬得住。其实他们都跟她一样,期望过的是这样生活:不困窘。又自由。若是下乡当农民自己干活,他们是无法适应的。
她望着那地垄上的萝卜青菜,心想:“为了你们。我也要发奋。夏少爷,不管你如何优秀,我也不会屈从你的!”
官宦人家再好,都不是她的归宿。
夏流星却不知她的心思。另有打算。
当日蔡铭劝他,他很不悦。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蔡兄看上了严姑娘,百般努力求娶成功,为何小弟爱郭清哑就不行了?”
蔡铭正色道:“贤弟,愚兄不是好管闲事的人。今日劝贤弟一句:夏大人乃织造行内的父母官,郭姑娘近两年屡次创新,身份敏感。夏郭两家实在不宜结亲。望贤弟三思!”
夏流星冷笑道:“我父亲又不是初任织造官。已经好几年了,很不必为了一个郭家行此手段。倒是蔡兄。今日来劝小弟,真是为小弟好?那些人心里想什么,小弟也能揣想一二。夏郭两家结亲后,夏家正可以保护郭家,免被唯利是图之人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