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页
说是一座山,其实就是一个小土坡,上面长着些花草,山的另一边是一个小村落叫孟家村。
苏溪桥在小山坡上猫着腰找了很久才找到点小辣廖叶和马鞭草,剩下的桑叶和何首乌藤要到药店里买。
山上茅草挺多的,苏溪桥挖了一些回去盖酒曲,看到有几颗芍药开得不错也一并挖回去。这花种在后院的墙根处,这样不会显得院子光秃秃的不好看。
不消一个时辰,苏溪桥就把该挖的东西都挖好了塞在箩筐里。临出门前,她怕出来的时间会很长,所以早上还特意多做了几张煎饼带着。
苏溪桥找草的时候,谢规叙就坐在山坡上等着。等她走过去的时候,这人嘴里叼着根草低着头,手里正在编花环,脚边是他随便抓来的一堆草。
谢规叙用来编花环的花是野菊花,白的黄的都混在一起,听到脚步声后,他迷茫地抬起头,“草药找齐了?”
“找齐了。”苏溪桥掸了掸裙子,跟他坐到了一起,“你编个花环干嘛?”
谢规叙用茅草绕在花环上打了一个结,然后把花环递给了她,抿嘴笑道:“给你的,好不好看?”
苏溪桥拿着煎饼啃了一口,特别自然地把煎饼塞到了谢规叙手上,然后把花环带在了头上,哼哼着说:“你猜好不好看?”
谢规叙吐出嘴里的草,挑了挑眉说:“我猜……应该好看的吧。”
苏溪桥翻了个白眼,瞎子说瞎话,糊弄我呢!
第14章 开业
回来的路上,苏溪桥顺路去回春堂的桑叶和何首乌藤给买了,其实还需要紫苏和红薯叶的。
但是这两样现在街上可能找不到,所以苏溪桥干脆在空间里把竹屋里的菜种子都洒在空间里的地上。
不消两天这些菜种子就能长成,而且空间里的地不用耕,种下去的菜只要在土地就能一直保鲜,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摘了拿出去。
该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苏溪桥把草药都剁碎,然后加上灵泉水浸泡一个晚上。
等到第二天,把草药里的残渣过滤掉,留下来的草药水加上早稻米粉和老酒曲粉一起搅拌均匀。揉好的酒曲小团子放在簸箕上撒上一层母曲粉,轻轻晃允,然后再把小团子挪到铺上茅草的簸箕上,再盖上一层茅草和布发酵两天。
酒曲做成后,苏溪桥又开始准备蒸糯米酿酒,三百多斤的糯米,足足塞了六个大缸。
趁着酒水发酵的这几天,苏溪桥又找人做了广告纸,酒坊开业前必须要好好宣传一下。不然等到开业那天要是没人进店,那就尴尬了。
苏溪桥给店铺取名叫金醉坊,上面画着一个酒坛子,底下画了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子,桌子上画了几样菜和三碗酒。
最底下标明了酒坊的地址于开业时间,背面还备注了酒坊的菜品,钵钵鸡,冷吃兔,香辣鱼……
可惜苏溪桥还没有在这个朝代发现花椒,不然她可以做出各种麻辣味的菜品。
好在苏溪桥画工扎实,广告纸画的逼真,看着就很有食欲,就是画这种东西太费力了。
苏溪桥把广告纸贴在镇口的公示栏上,然后沿着街道,一路挑最显眼的地方贴,一直贴到菜市场。
既然都来到菜市场了,那苏溪桥顺便就把要吃的菜给一块买了,顺便打听了一下市面上各种蔬菜的价格。
像白菜,青菜,黄瓜这等常见的素菜大多都是一文钱,鸡鸭鹅十五文一斤,鱼七文,羊肉兔肉二十五文。
苏溪桥先定了两家素菜,让他们三天送一次到金醉坊,肉类暂时定了一家的鸡肉和羊肉,其他的到时候再让伙计每日早上来买新鲜的。
为了节省时间,苏溪桥顺路又去了牙行,请了一个伙计,叫李志,家住在镇口的清沟村,十六岁,年龄不大,但说话利索,人也机灵。
苏溪桥事先问过别家伙计的月钱,大多都在三四百左右,她给李志开六百文,干得好三个月可以拿一次奖金。
她对身边的人一向大方,只要伙计能干老实,她可以大方些。
回到店里,苏溪桥把剩下的五张广告纸都给李志,让他拿着铜锣在街道上一边敲一边喊:“金醉坊酒坊,两天后开业,有品牌美酒,好吃的下酒菜,钵钵鸡,冷吃兔,香辣鱼,凡开业前三天前五名优先进店者,一律三折,其余人一律八折。”
苏溪桥留在店里做午饭,她把买的菜都分门别类放在物架上的篮子里。
“中午就看你看看我的手艺。”
“好的。”谢规叙坐在灶前,已经准备好生火了,之前光听苏溪桥说了一些菜品的做法,但是还没吃过,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马上就能尝到了,谢规叙内心还有点小小的期待呢。
苏溪桥先把在杂货铺买的调料都用豆浆机磨成粉,这样是为了不让别人把做菜的配方配认出来。像现代的火锅店的那些麻辣底料,一般人一眼就能把基础材料给认出来。
苏溪桥要调制的底料,一共有十八种配料,其中有辣椒,陈皮,桂皮,香叶,八角等。其中还差一味花椒,但没办法,她问遍了整个镇上的杂货铺都说没这东西,听都没听过。
就这苏溪桥觉得也挺正常的,这个世界的人,还没有把所有的配料都用在做菜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些东西还能入菜,就好比如陈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