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和西海人签的条约中书省那边还在审,没那么快出结果,我的意思是我们之间慢慢商量,先把下面的人定好,朝廷用兵也是这样对不对?先把军队和粮草凑齐,选将的事情慎重讨论,这个问题先跳过。”
既然他这么说了,文靖安等人便不再就这个问题争论,严素光直接起身,丢了一句“我还有事,先走了”,随后先行离开,崔琰和几个原工部的官员也都相继离场,周洵眼看如此便宣告散会,这次会议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了。
剩下文靖安、林宁宴和陈崇章三人,林宁宴先说道:“崔琰肯定是不情愿的,他手底下那几个我看也是一样,你让他们外派三五个月可以,长时间肯定不答应,更不要说把他们的京官职位转成地方官。”
文靖安:“崔琰他们好解决,到时候就当他们外派好了,多算些俸禄,严素光这边才麻烦,我实在想不通她为什么非得去江州。”
林宁宴灵光一闪,问道:“会不会跟他祖父有关?”
文靖安:“严同?”
林宁宴点头道:“这几天太忙忘了跟你说,你们走之后,朝中有件大事!”
第196章 辞呈 趋利避害情理之中
原来,文靖安他们往返西海之间的这一个多月里边,严同正式向元景帝递交了辞去中书左丞相职位的辞呈,不光如此,他还给中书省、户部、礼部同时发去了辞相的公函,这就意味着严同辞相再也不是隐秘,而成为了官场上人尽皆知的大事。
文靖安记得去年严素光就跟他提过这件事,那时候严素光说的是严同辞相只是私下给元景帝上奏,知道的人不多,而严同那种私密辞相的方式显然不起作用,元景帝驳回了他的辞呈,后面君臣之间肯定有过争论,但都是无疾而终,一直拖到现在,严同不得已将这件事公开化。
林宁宴说道:“虽然辞呈被圣上驳回,可这种事一旦开头就不可能轻易结束,以右丞相温仪良为代表的新党和旧党那些人已经开始明争暗斗了。”
文靖安:“你觉得严同去相一定会成为事实。”
林宁宴:“对,所以严素光要提前离开京城,严同一旦辞去相位,一定是右丞相温仪良上位,即便圣上有心维护朝局稳定,旧党不被清算也要遭打压,我是严素光我也走。”
文靖安:“你如何肯定不是旧党的人继承相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右丞,还有好几位布政使都是旧党的人,这些正二品以上的大员都有资格角逐相位,温仪良虽然是右丞相,但他和这些旧党官员比起来差太多了吧?”
林宁宴笑道:“如果你是圣上,你还会让旧党的人继续执掌相位吗?”
文靖安先是一怔,随即了然,这两年他对朝堂形势、官场规则的了解即便比不上林宁宴和严素光,也比一般人看得清楚,这位元景帝虽然中规中矩,不是什么开拓雄主,但也绝不是那种任由下臣摆布的无能皇帝,这些年他用旧党只是因为旧党好用,让他省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受旧党操控,剑州为什么是萧弘治家一直担任布政使?詹事府为什么由礼部尚书赵仲明担任詹事?不就因为萧弘治和赵仲明都不属于旧党么?
而且为什么势单力薄的新党一直能够存在?因为新党的头领一直都是元景帝本人!是他在背后默默支持右丞相温仪良、礼部尚书赵仲明和萧弘治等等这些零散的势力,当初就连同时把林宁宴和严素光塞进詹事府都是他的主意,为的就是让詹事府有新旧两党的平衡。
站在元景帝的立场,严同去相之后如果还把丞相的职位交给旧党,在他手下自然可以随意节制,因为在大盛庙堂除了严同就数他“资历”最高,哪怕再来一个严同继续当丞相他也完全可以制衡旧党,但问题是,有朝一日他不在了呢?
严同老了要辞去丞相之职,有朝一日,他这个皇帝也是要把皇位交给太子的!
经过严同三十多年的经营,旧党的势力已经在大盛庙堂和各州郡盘根错节,随便挑一位官员都能找出一份和旧党攀附的关系,太子萧慈祐没有能力和资历对抗如此庞大的官僚集团,元景帝必须为太子的将来考虑,从这个角度出发,下一任丞相必然不可能是以旧党自居的官员。
这也是林宁宴大胆判断右丞相温仪良能够继承严同左丞相大位的最大依据。
严同一旦失去相位,严素光也就失去了依仗,不但瞬间变成普通的六品官员,还有可能第一时间被牵连清算,她提前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是在情理之中的选择,趋利避害,一般人都懂衡量。
不过文靖安出于对严素光的了解,他总觉得事情不止如此,因为严素光不是一般人,要是仅仅为了躲避风头的话,她大可以去别的地方,为什么偏要选择江州呢?如果遭到清算,她在江州岂不是会牵连文靖安和农事处的同僚?严素光是不肯麻烦别人一丝一毫,更不会亏欠他人一针一线的那种人,她的骄傲,她的自尊不允许她连累旁人,从这一点来说,文靖安认定她不会去江州,现在事实恰好相反,那就是事有蹊跷,严素光非要去江州肯定有别的因由。
如此,文靖安多了一份考量,他决定干脆直接去找严素光问清楚,大家开诚布公把事情讲明白。
“我基本知道严同辞相影响有多大了,庙堂那边的事我们管不了也轮不到我们管,但涉及严素光我想帮忙出一份力,我想亲自去找她聊一聊,我觉得她去江州不止是为了提前躲过这次的风口浪尖,背后可能有其他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