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他静静地站立了片刻,转身离去。
而徐姝到了里屋,看着静默不语坐在一旁的顾莲,看着母亲,轻轻走了过去,“姐姐……”当着面到底不好问,转而笑道:“姐姐,你累了没有?”
顾莲微笑,“嗯。”
徐夫人便叹了口气,吩咐丫头,“服侍娴儿睡下吧。”自己领着女儿出去了,走远方才问道:“你三哥跟你说什么了?”
徐姝挽着母亲的胳膊,笑道:“没什么,就是让我照顾姐姐一些。”
母女俩一面走,一面说着话,渐渐地走远了。
屋里的顾莲卸了钗环、净了面,脱了衣服,静静的躺在床上,丫头们放下床帏悄悄退了出去,四周一片静谧安宁。
她缓缓抬起手,看着那已经消失了红绳,看着那好几天都没褪去的一片乌青,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罢了,不记得最好。
161☆、桂花香(上)
顾家的人听说了徐娴回来的消息,原本要过来看望的,却被徐家拒绝了。
不过想听说徐娴新寡,想来受了刺激,倒也不好多说。
只是奇怪,当初怎么徐娴嫁得悄悄摸摸,连世交之家都不曾知道消息,----这里面肯定有蹊跷,但是没有人会傻得去刨根究底。
更不用说,现今徐家的势力不容别人置疑。
尽管徐家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并且拒绝顾家的人见面,但是不管怎么说,徐家的人却是避不开的。马上要到中秋节了,已经做了徐家大小姐的顾莲,没有道理不露面,----为免到时候惹人惊讶,徐夫人决定先打一打预防针。
当初安阳之乱的时候,徐家的仆人死得死、散得散,旧仆已经不多了。
而徐家主子里面,几个儿子儿媳自然不用去管,二房的几个孩子都小,三年前的事肯定是不记得的,----唯一叫徐夫人放心不下的是,长房那几个孩子。
大儿子徐宪一共留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六岁的长孙可以糊弄过去,但是两个孙女,一个十二岁,一个九岁,即便在两、三年前,也都肯定是已经记事的了。
因而中秋节提前一天,徐夫人便道:“让贞姐儿和敏姐儿过来一趟。”想了想,补了一句,“就说才刚翻出几样旧首饰来,让她们来挑。”
很快人来了,姐妹两个长得差不多一般模样。
都是柳眉杏眼、瓜子脸,白面皮儿,姐姐看着要文静一些,妹妹活泼几分,笑吟吟的在祖母身边坐下。
徐夫人看着她们,不由想起已经死去的大儿媳,继而又想到大儿子,眼神便不由自主一暗,忍了忍,转移话题道:“找了两支玉簪出来,你们两个一人拿一支去吧。”
有丫头捧了托盘上来,红色衬布,里面躺着两支翠绿莹透的细长玉簪。
贞姐儿微微一笑,“妹妹喜欢哪个?”
“姐姐都拿着吧。”敏姐儿笑嘻嘻的,说道:“我才多大年纪?平时不过是梳个纂儿罢了,姐姐只管挑了去戴,等过两年我长大了,再找姐姐要便是了。”
徐夫人看着十分满意,“你们姐妹和睦这才好呢。”
“你也学乖了。”贞姐儿夸了妹妹一句,还是把颜色水头更好的那支给了妹妹,“这是祖母的心意,我们一人一支拿了才好。”
徐夫人也道:“你姐姐说得有道理,拿了吧,”
敏姐儿不再坚持,簪子不管怎么分,回去自家姐妹也没啥好争的,讨祖母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因而笑道:“好,都听祖母的。”
徐家长房的三个姐弟,因为父母都已早早的亡故,性子要比同龄人稳重不少,特别是两个小姐更是早慧,----生活迫使她们提前长大。
“正巧你们都来了。”徐夫人转到正题上面,笑道:“就跟我去后罩房看一看你们大姑姑,她身子不好,这一段儿我都没让她出来。”
走在连廊上,贞姐儿悄悄的捏了妹妹一把。
早在来之前就交待过妹妹,大姑姑才刚死了丈夫守寡,肯定是伤心难抑的,等下就算大姑姑懒怠理人,也不能露出不满,免得惹祖母不高兴。毕竟父母双亲都不在了,两个叔叔长年在外,婶婶隔了一层,只是事事顺着祖母才有好日子过。
再说了,孙女哪有女儿亲呢?
敏姐儿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省得。
即便姐妹俩提前做了心理建设,但当她们真的看到顾莲时,还是吓了一跳,----那女子根本就不是自家姑姑!可是……
祖母在那女子身边坐下,笑吟吟道:“娴儿,贞姐儿和敏姐儿来看你了。”
这状况实在是超出了姐妹俩的想象,不免都是一怔。
到底还是贞姐儿年纪大一些,先反应过来,笑着喊了一声,“大姑姑好。”扯了扯后面的妹妹,一起福了福。
敏姐儿的声音有些发虚,“大姑姑好。”
顾莲微笑道:“你们都坐。”
贞姐儿虽然满心怪异,但还是拉着妹妹坐下,----好在这个女子虽然陌生,但是长得十分温柔,人又美,说话也是细声细气的。
徐夫人怕冷了场,含笑说道:“娴儿,你瞧着她们可长高了一些?”
“长高了。”顾莲顺着敷衍,脸上一直笑吟吟的,“都很漂亮,又相像,和昨天姝儿送来的并蒂菱花一样。”
贞姐儿笑道:“可当不起大姑姑的夸奖。”
--